[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54439.3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6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赵开礼;田得雨;江晓瑞;张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D9/40 | 分类号: | C21D9/40;C21D11/00;C21D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樊晓敏 |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热处理 变形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限形工装,所述限形工装包括限形圆环(1),限形圆环(1)的内径大于轴承套圈(2)外径,限形圆环(1)的线膨胀系数低于轴承套圈(2);
组装限形工装及轴承套圈,将所述轴承套圈(2)套装于限形圆环(1)内,轴承套圈(2)与限形圆环(1)之间预留间隙;
加热及保温,将轴承套圈(2)及限形工装一同加热、保温;
淬火,将加热及保温后的轴承套圈(2)及限形工装共同进行淬火;
加热及保温步骤包括一次加热及保温和二次加热及保温,轴承套圈高点与限形圆环在二次加热阶段相接触,此时限形圆环开始对轴承套圈进行矫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轴承套圈(2)为钢制轴承套圈时,限形圆环(1)的材质为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形圆环(1)的壁厚大于轴承套圈(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形圆环(1)的幅高大于轴承套圈(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限形工装及轴承套圈(2)时,使限形圆环(1)与轴承套圈(2)同心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组装限形工装及轴承套圈(2)时,使限形圆环(1)与轴承套圈(2)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淬火步骤中采用气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轴承套圈为带法兰盘的轴承套圈时,所述限形工装包括两个限形圆环,组装限形工装及轴承套圈时,将两个限形圆环分别套装在轴承套圈法兰盘的上下两侧。
9.一种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准备限形工装,所述限形工装包括限形圆环(1),限形圆环(1)的内径大于轴承套圈(2)外径,限形圆环(1)的线膨胀系数低于轴承套圈(2);
组装限形工装及轴承套圈,将所述轴承套圈(2)套装于限形圆环(1)内,轴承套圈(2)与限形圆环(1)之间预留间隙;
加热及保温,将轴承套圈(2)及限形工装一同加热、保温;
淬火,将加热及保温后的轴承套圈(2)及限形工装共同进行淬火;
加热及保温步骤至少包括三次加热及保温,轴承套圈高点与限形圆环在最后一次加热阶段或最后一次加热阶段的前一次加热阶段相接触,此时限形圆环开始对轴承套圈进行矫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44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