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系统、冰箱和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50137.9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5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王铭坤;文翔;李江伟;冯云凌;廖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11/02 | 分类号: | F25D11/02;F25D17/04;F25D17/08;F25D2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殷爱钧;梁永芳 |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系统 冰箱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冰箱和控制方法,制冷系统包括间室、风道和风门,间室为至少两个,风道也为至少两个,风道与间室一一对应连通,风门设置在至少两个风道的一端,通过风门的运动能分别对至少两个风道的通断以及流通流量的大小进行控制,每个间室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风门能够根据各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各个间室内的温度而控制与该间室连通的风道的通断以及流通流量的大小。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每个间室的控温精度,提高控温的区域性精细化程度,针对用户不同放置习惯及冰箱内部空间不同的利用率有了更加多样的送风模式组合;使用较少的控制系统,实现较多的控温模式及较高的控温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冰箱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风冷式冰箱因其无霜,温度均匀等优点逐渐占据大部分冰箱市场,以冰箱的冷藏间室来讲,大部分冰箱的冷藏风道分为上中下三层风道共六个风口,而控制风道的风门则只有一种开合方式,当风门开启时,上中下六个风口同时出风,风门关闭时,冷藏风道停止送风。这种风道结构及风门的开合方式不能达到冰箱间室内的局部控温要求。
有些发明专利也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也采取了一些方式去优化冰箱的控温方式和风道结构,例如在相关专利中均提到了多温区的理念,通过改变风道结构和风门数量去提升冰箱的局部控温精确程度,但是在这些发明专利中,均使用了多个风门及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成本。
在相关专利中,采用了单个风门系统控制多组风道,但对于风道的控制也仅局限于上中下三层上,还未能足够精确地实现区域控温。
在相关专利及大部分类似的发明专利中,虽然采取了特殊风门系统对冰箱间室内各风口进行独立控温,但是其采取的控温逻辑较为简单,一般为当感温包检测到间室温度到达设定温度点值时对风门系统发出动作指令,未考虑热惯性等影响因素,这种控温逻辑并不能达到精确控温的目的。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风冷冰箱控温区域相对固定,无法对某个区域实行单独控温;现有的能够实现区域控温的技术所使用的风门及控制系统较多;现有的单点检测控温控制方式并不能达到精确控温的要求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制冷系统、冰箱和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冰箱存在其各个间室内的局部控温精度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冰箱和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中:
包括间室、风道和风门,所述间室为至少两个,所述风道也为至少两个,所述风道与所述间室一一对应连通,所述风门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风道的一端,通过所述风门的运动能分别对至少两个所述风道的通断以及流通流量的大小进行控制,每个所述间室中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风门能够根据各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各个所述间室内的温度而控制与该间室连通的风道的通断以及流通流量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门为圆柱体结构,其外周面上开设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从所述圆柱体结构的一侧外周面贯穿延伸至另一侧外周面,当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风道的一端相对时,所述风道能够通过所述流通通道吸入冷空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通道也为至少两个,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沿所述圆柱体结构的轴向方向错开布置,所述流通通道包括第一流通通道和第二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二流通通道沿所述圆柱体结构的周向方向和轴向方向均错开布置,所述风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流通通道能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风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流通通道能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501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