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引擎数据的建筑空间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49627.7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5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飞;苗猛;崔正;王效磊;王晓斌;肖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50/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强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引擎 数据 建筑 空间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引擎数据的建筑空间分析方法及系统,获取待分析建筑的BIM引擎数据;根据BIM引擎数据中的几何数据,得到序列化的点、线和面数据;根据得到的序列化的点、线和面数据,得到建筑空间内的范围判定结果和/或空间拓扑分析结果和/或物体判断结果;不发明无需单独的再对独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直接通过对BIM引擎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了更高精度和更高效率的建筑空间内的范围判定、空间拓扑分析结果和物体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引擎数据的建筑空间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不仅需要实现3D可视化,在实际的BIM引擎加载相关模型信息的时候,对于3D模型中的空间关系数据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发明人发现,BIM引擎虽然存储着各个构件的几何信息,但是对BIM引擎数据缺乏有效的提取和管理,无法将BIM引擎的直接数据用于建筑空间分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引擎数据的建筑空间分析方法及系统,无需单独的再对独立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直接通过对BIM引擎数据的挖掘分析,实现了更高精度和更高效率的建筑空间内的范围判定、空间拓扑分析结果和物体判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BIM引擎数据的建筑空间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BIM引擎数据的建筑空间分析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获取待分析建筑的BIM引擎数据;
根据BIM引擎数据中的几何数据,得到序列化的点、线和面数据;
根据得到的序列化的点、线和面数据,得到建筑空间内的范围判定结果和/或空间拓扑分析结果和/或物体判断结果。
进一步的,范围判定包括中心点判定:
获取所有构件的自身中心位置,以目标构件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点,检索其他构件,当某个构件的中心位置与中心点的距离小于给定值时,判定构件在范围内。
进一步的,范围判定还包括包含关系判定:
获取所有构件的自身中心位置,以目标构件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点,遍历其他构件的全部几何点位信息,当某个构件的任意点与中心点的距离小于给定值时,判定构件为在范围内。
进一步的,范围判定还包括相交关系判定,包括:
获取所有构件的自身中心位置,以目标构件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点,遍历其他构件的全部几何点位信息,当有任意一点与中心点距离小于给定值时,判定构件为在范围内。
进一步的,空间拓扑分析,包括:
通过方向包围盒进行两个构件的碰撞关系初判断;
根据初判断结果,遍历其中一个构件的所有边线几何上的线段,向另外一个构件的所有面做两个段射线检测,如果不相交,则归为不相交类;如果相交,但距离小于线段长度,归为不相交;如果相交,且小于线段长度,归为相交类;
两个构件分别进行边界几何点对另外一个构件的面的相交判断,如没有任意数据出现在相交类,则判定两构件不相交,反之如有任意线段与任意面相交,则判定两物体有碰撞。
更进一步的,判断两个构件是否为包含关系,取第一构件的所有几何点位置为起点,向任意方向发射射线,与第二构件监测碰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9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力反馈技术的电缆剥切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翻转机构及其翻转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