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9355.0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葛晓明;吴昌兵;母德军;赵思勇;刘印;许胜云;李鑫;杨云龙;蒋金希;吕月童;郑少雄;薛志恒;杨可;张朋飞;孟勇;赵杰;王伟锋;赵永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C7/22 | 分类号: | F02C7/22;F02C6/00;F02C6/18;F01K11/02;F01D15/1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白文佳 |
| 地址: | 4007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轮机 联合 循环 发电 系统 及其 操作方法 | ||
1.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煤气化制氢系统,用于采用煤为原料,基于变换反应生成CO2和H2的混合气体,将所述混合气体通过提纯装置提纯处理后输出氢气;
第一压缩机(9),用于输入空气并压缩,输出一次加压空气;
间冷器(10),用于输入所述一次加压空气并降温降压,输出降温降压空气;
第二压缩机(11),用于输入所述降温降压空气并压缩,输出二次加压空气;
第二换热器(6),用于输入燃料气体和所述二次加压空气并利用太阳能进行预热,输出预热后的燃料气体和空气;其中,所述燃料气体为天然气或所述水煤气化制氢系统输出的氢气;
第一燃烧室(14),用于输入所述第二换热器(6)输出的预热后的燃料气体和空气并进行燃烧,输出烟气;
第一燃气透平(16),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燃烧室(14)输出的烟气进行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输出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装置包括:
物理吸附单元,用于采用聚乙二醇二甲醚为吸附剂,将CO2和H2的混合气体中的CO2进行物理吸附,输出浓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氢气;
变压吸附单元,用于输入所述浓度达到第一预设阈值的氢气,分离获得浓度达到第二预设阈值的氢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燃烧室(17),用于输入所述第一燃气透平(16)的排气和所述预热后的燃料气体并进行燃烧,输出烟气;
第二燃气透平(18),用于输入所述第二燃烧室(17)输出的烟气进行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输出排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机(9)、所述第二压缩机(11)、所述第一燃气透平(16)和所述第二燃气透平(18)同轴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余热锅炉(23),用于输入高压循环水、中压循环水和低压循环水和所述第二燃气透平(18)的排气并进行换热,输出高压主蒸汽、低压蒸汽和换热后的烟气;
高压缸(24),用于输入所述高压主蒸汽进行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输出排气;所述高压缸(24)的排气输入所述余热锅炉(23),所述余热锅炉(23)输出再热蒸汽;
中压缸(25),用于输入所述再热蒸汽进行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输出排气;
低压缸(26),用于输入所述中压缸(25)输出的排气和所述余热锅炉(23)输出的低压蒸汽进行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输出排气;
冷凝器(28),用于输入所述低压缸(26)的排气并进行降温输出循环水,输出的循环水分别输入高压泵(21)、中压泵(22)和低压泵(20)形成高压循环水、中压循环水和低压循环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换热器(5),用于输入高压循环水并利用太阳能进行预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场(2)、吸热器(3)、熔岩罐(7)和熔盐泵(8);
所述镜场(2)用于反射太阳能至所述吸热器(3);
所述吸热器(3)的入口经所述熔盐泵(8)与所述熔岩罐(7)的出口相连通;所述吸热器(3)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和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热源管道的入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热器(5)的热源管道的入口经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热源管道与所述熔岩罐(7)的入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气轮机再热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缸(24)、中压缸(25)和低压缸(26)同轴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重庆两江燃机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935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互式电磁超材料自动仿真与设计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动力驱动式电动葫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