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量自适应采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8764.9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0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明;朱明英;贾曼;牛云;贺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3/0876 | 分类号: | H04L43/0876;H04L43/04;H04L43/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孙宝海;袁礼君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自适应 采集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流量自适应采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由流量转发设备执行,流量转发设备包括硬件芯片和中央处理器;该方法包括:硬件芯片获取流量转发设备的目标端口的多个流量阈值和对应的采集上报周期;硬件芯片以毫秒级的读取周期监测目标端口的流量值;硬件芯片将流量值与多个流量阈值相比较;硬件芯片基于比较的结果确定采集上报周期以按照采集上报周期将流量值采集上报至中央处理器;以及中央处理器对流量值进行网络遥测Telemetry报文封装上报至采集控制系统。本公开可以提高流量采集的效率和精度,有效反映了网络资源的实时使用状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自适应采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流量突发事件也越来越频繁,不仅会发生拥塞丢包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过度消耗网络设备的缓存、有损线路上性能不佳、延时抖动大等问题,采用流量采集监测的技术对网络设备端口的流量进行及时监测并提供限流等技术措施及时补救,确保网络设备不会过度、过快、突发过强地发送数据包,从根源上减少了流量突发事件。
传统流量监测采集技术是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流量采集方法,该方法采用轮询网络设备以采集流量数据,然而传统技术的采集效率和精度都不能满足当前的网络流量规模,因而无法有效反映网络资源的实时使用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自适应采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中采集效率和精度都不能满足当前的网络流量规模,因而无法有效反映网络资源的实时使用状况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量自适应采集方法,该方法由流量转发设备执行,该流量转发设备包括硬件芯片和中央处理器;该方法包括:硬件芯片获取流量转发设备的目标端口的多个流量阈值和对应的采集上报周期;硬件芯片以毫秒级的读取周期监测目标端口的流量值;硬件芯片将流量值与多个流量阈值相比较;硬件芯片基于比较的结果确定采集上报周期以按照采集上报周期将流量值采集上报至中央处理器;以及中央处理器对流量值进行网络遥测Telemetry报文封装上报至采集控制系统。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流量阈值包括多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流量阈值,且多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流量阈值对应的采集上报周期依次减小,其中,在多个从小到大排列的流量阈值中的第一个流量阈值作为第一流量阈值,并且第一流量阈值对应的采集上报周期为第一采集上报周期。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硬件芯片将流量值与多个流量阈值相比较还包括:硬件芯片将流量值与多个流量阈值相比较得到第二流量阈值的比较结果。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硬件芯片将流量值与多个流量阈值相比较得到第二流量阈值的比较结果还包括:硬件芯片判断流量值是否达到第一流量阈值;若流量值达到第一流量阈值,则硬件芯片按从小到大排列的流量阈值顺序,将流量值与第一流量阈值之后的流量阈值依次比较,得到第二流量阈值;若流量值未达到第一流量阈值,则硬件芯片将第一流量阈值作为第二流量阈值。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硬件芯片基于比较的结果确定采集上报周期以按照采集上报周期将流量值采集上报至中央处理器包括:硬件芯片获取流量转发设备的目标端口的时间阈值;若流量值达到第二流量阈值的时间超过时间阈值,则硬件芯片基于第二流量阈值确定第二采集上报周期以按照第二采集上报周期将流量值采集上报至中央处理器;若流量值达到第二流量阈值的时间未超过时间阈值,则硬件芯片基于第一采集上报周期以按照第一采集上报周期将流量值采集上报至中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8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杂巷道锚网喷支护参数优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