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48653.8 | 申请日: | 2021-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0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陈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1L21/335;H01L21/336;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王素平 |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器件 散热 方法 | ||
1.一种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在硅衬底上外延生长GaN层Ⅰ;
(2)在GaN层Ⅰ表面沉积SiO2薄膜,之后进行选区刻蚀,形成刻蚀窗口;
(3)对GaN层Ⅰ和硅衬底进行刻蚀,在GaN层Ⅰ上形成平行排列的V形缺口,每个V形缺口的底部设置有狭缝,所述狭缝垂直延伸至硅衬底内部;所述刻蚀采用基于Cl2/BCl3的ICP工艺进行刻蚀;所述V形缺口开口的宽度为0.5-10μm,V形缺口开口的长度贯穿晶圆表面,所述V形缺口的高度等于GaN层Ⅰ的厚度;所述V形缺口的间距为50-100μm;硅衬底内部的狭缝的深度为0.5-2μm;
(4)利用XeF2通过硅衬底内部的狭缝对硅衬底进行进一步刻蚀,形成冷却通道;
(5)继续在GaN层Ⅰ上外延生长GaN层Ⅱ和功能层,使GaN层Ⅰ表面的缺口闭合;
(6)对硅衬底背面进行刻蚀形成若干个矩形凹槽a和若干个矩形凹槽b,矩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交替周期排列;之后与载片键合,完成硅衬底内冷却通道的密封,在载片底部设置冷却液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矩形凹槽a连通,所述出口与矩形凹槽b连通,所述进口与出口相对设置;向冷却通道中注入冷却液,形成一个外循环的散热系统,实现硅基氮化镓器件的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使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进行GaN层Ⅰ外延生长;所述GaN层Ⅰ的厚度为2-6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冷却通道的纵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的半径为1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继续外延生长GaN层Ⅱ前,使用BOE溶液刻蚀掉SiO2膜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GaN层Ⅱ的厚度为1-2μm;所述功能层为LED、LD、HEMT、MOSFET或diode GaN基光电和电子器件对应的外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刻蚀为采用bosch工艺对硅衬底背面进行刻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矩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的间距为300-2000μm;所述矩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均与冷却沟道的长度方向垂直,矩形凹槽a和矩形凹槽b的长度均贯穿所有冷却通道,矩形凹槽a、矩形凹槽b的宽度均为200-1000μm;所述矩形凹槽a、矩形凹槽b的底部与GaN层Ⅰ下表面的距离均为5-25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凹槽a的前端距离硅衬底前端面500-2000μm,矩形凹槽a的后端距离硅衬底后端面6000-10000μm,矩形凹槽b的前端距离硅衬底前端面6000-10000μm,矩形凹槽b的后端距离硅衬底后端面500-20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冷却液为高电阻率、高热导率冷却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化镓器件的近结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冷却液为去离子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865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