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7196.0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9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蔡海青;闫杰;王深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13/00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章乐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圆铜绞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软圆铜绞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包括S1:束丝、S2:第一次绞合、S3:第二次绞合、S4:第三次绞合、S5:第四次绞合、S6:第五次绞合、S7:第六次绞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及绞线紧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圆铜绞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
背景技术
铜编织线主要用于带电运动以及电力配套元件,带电运动例如动车、轻轨等,软圆铜绞线是将多根软圆铜线绞合在一起形成单股的软圆铜股线,再将若干股软圆铜股线绞合在一起形成软圆铜绞线,然而现有的软圆铜绞线存在柔软性差、鼓包、强度不足等问题,在自然状态下会弯曲无法保持平直,并且在下料之后,横断面往往呈松散状态,难以直接与铜排、端子等连接,增加了装配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及绞线紧密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束丝,将若干根软圆铜线分别束成绞线方向为左向的第一线束及绞线方向为右向的第二线束;
S2:第一次绞合,将3股第一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三线束;
S3:第二次绞合,将9股第二线束绞合在第三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线芯线束;
S4:第三次绞合,将3股第二线束绞合在一起,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第四线束;
S5:第四次绞合,将9股第一线束绞合在第四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第五线束;
S6:第五次绞合,将6股第五线束绞合在1股线芯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左向,得到内层线束;
S7:第六次绞合,将12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线束外,绞合方向为右向,得到软圆铜绞线。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S1步骤采用束丝机,束丝节距为16-24mm。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步骤S2、S4采用绞线机,绞线节距为18-26mm。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步骤S3、S5采用管绞机,绞线节距为18-26mm,绞线模具的直径为3-4mm。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步骤S6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9-11mm。
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是:所述S7步骤采用笼绞机,绞线节距为90-98mm,采用的绞线模具直径为16-18mm。
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在本发明中的软圆铜绞线,分为线芯、内层、外层,其中线芯为单股线芯线束,内层为多股第五线束绞合在线芯线束外,外层为多股第五线束绞合在内层外,层与层之间的绞合方向不同,不同线束之间的绞合方向也不同,通过改变不同线束之间的绞线方向,有效提高软圆铜绞线的柔软度,有效改善软圆铜绞线鼓包、强度差等缺点,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平直,并且提高了软圆铜绞线的编织紧密度,剪断后的截面不会发生松散,有利于两端铜排或端子的装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软圆铜绞线的绞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束丝,将若干根软圆铜线分别束成绞线方向为左向的第一线束及绞线方向为右向的第二线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桥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7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阀组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畜禽生物菌肥好氧发酵罐工艺参数调控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