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梁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6683.5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8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尹召阳;徐奇志;张志威;崔佳伟;周继樟;丁猛;黄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加固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梁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该加固结构在施工后对室内净高与实际使用空间几乎没有影响,对业主二次装修基本无影响,在加固完成后具有有效抵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以及较好的防火性能,且加固使用的高强度的碳纤维筋比较隐蔽,而且,采用碳纤维筋加固,工序相对简单、简便,能有效节约工期,降低成本。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框架梁的增大截面法的加固方法,极大地影响加固建筑的室内净高与实际使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梁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框架梁的加固主要采用增大截面法。传统的加固方法施工工序相对复杂,会极大地影响加固建筑的室内净高与实际使用空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框架梁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以解决传统的框架梁的增大截面法的加固方法,极大地影响加固建筑的室内净高与实际使用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框架梁的加固结构,包括:
剔凿壁,包括露筋壁和护筋壁,框架梁的底部剔凿形成所述护筋壁,所述框架梁的侧部剔凿至所述框架梁的多根箍筋的侧部外露以形成所述露筋壁,所述护筋壁开设有与所述箍筋呈角度设置的容置通槽,多根所述箍筋的底部外露于所述容置通槽内;
碳纤维筋,容置于所述容置通槽中,所述碳纤维筋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框架梁的两端的支撑件中;
粘接结构胶,填充于所述碳纤维筋和多根所述箍筋的底部之间;
多根兜底筋,支撑于所述护筋壁,多根所述兜底筋的两端沿所述露筋壁的壁面方向上翻并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根所述箍筋的侧部;以及
修复层,浇筑于所述露筋壁和护筋壁且包覆于多根所述兜底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柱,所述碳纤维筋的两端植入所述柱的柱头中。
进一步的,所述柱头中开设有植筋孔,所述碳纤维筋的端部插设于所述植筋孔中,所述植筋孔中灌注有植筋胶。
进一步的,所述植筋胶的体积占所述植筋孔的体积的70%。
进一步的,所述容置通槽和多根所述箍筋分别沿所述框架梁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修复层与所述框架梁的侧面齐平。
本发明提供一种框架梁的加固结构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于待加固的框架梁的底部剔凿形成护筋壁、于框架梁的相对两侧部剔凿至所述框架梁的多根箍筋的侧部外露以形成所述露筋壁,使得两所述露筋壁连接于所述护筋壁以形成剔凿壁;
于所述护筋壁开设有与所述箍筋呈角度设置的容置通槽,使得多根所述箍筋的底部外露于所述容置通槽内;
将碳纤维筋容置于所述容置通槽中,并将所述碳纤维筋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框架梁的两端的支撑件中;
于所述容置通槽中灌注粘接结构胶,使得所述粘接结构胶填充于所述碳纤维筋和多根所述箍筋的底部之间;
将多根兜底筋支撑于所述护筋壁,并将多根所述兜底筋的两端沿所述露筋壁的壁面方向上翻并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根所述箍筋的侧部;
于所述露筋壁和护筋壁浇筑砂浆以形成修复层,所述砂浆包覆于多根所述兜底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6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