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易过弓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6650.0 | 申请日: | 2021-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茂;靳永富;孟春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仕生物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姚宝然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端 输送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易过弓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其中,该外管包括管体,管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缝和多个第二环缝,相邻两个第一环缝之间形成第一环筋,相邻两个第二环缝之间形成第二环筋,第一环筋的长度大于第二环筋的长度,管体上还形成有两条纵筋,第一环筋和第二环筋均连接于纵筋。本申请通过设计第一环缝和第二环缝,使管体更容易弯曲;同时,通过设计纵筋实现了第一环筋和第二环筋的连接,使切割后的管体能够保持管状结构,由此,该外管在不改变现有材料的情况下,既可以实现对介入瓣膜的收纳和释放,又可以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以支撑介入瓣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过弓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科,它是通过微创的方法,打开体内自然管道,如血管,并利用输送系统,通过体内管道将医疗器械送达病灶部位进行治疗、置换等手段的一种治疗方法。
介入瓣膜植入是将介入瓣膜压缩后装入输送系统的远端外管中,再由输送系统经动脉或静脉血管将介入瓣膜送到置换部位进行收入、释放、安装或回收操作,收回输送系统,完成介入瓣膜的植入。
但是,由于入路的血管并非直的,而要过主动脉弓。但是,输送系统的远端外管是相对难以弯曲的部件,也就成为输送系统过弓能力的瓶颈,远端外管越难弯曲,可通过弓的半径越大,对于小半径的弓的患者就无法进行治疗。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过弓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输送系统的外管难弯曲而导致无法顺利通过小半径的弓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易过弓远端外管,其中,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环缝和多个第二环缝,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环缝之间形成第一环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环缝之间形成第二环筋,所述第一环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环筋的长度;
所述管体上还形成有两条纵筋,所述第一环筋和所述第二环筋均连接于所述纵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条所述纵筋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管体的直径,所述第一环筋和所述第二环筋分别位于两条所述纵筋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体包括近端和远端,所述纵筋上位于所述近端的部分宽度大于所述纵筋上位于所述远端的部分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纵筋的宽度范围值为0.5~2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筋和所述第二环筋在轴向上的宽度范围值为0.2~1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缝和所述第二环缝在轴向上的宽度范围值为0.1~0.5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缝和所述第二环缝与所述纵筋相连位置处均形成为弧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筋和所述第二环筋均为螺旋分布或平行分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环筋的弧长与所述第二环筋的弧长之比为1.05~1.25。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手柄组件和连接管路,所述手柄组件与所述连接管路相连,其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易过弓远端外管,所述连接管路上远离所述手柄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易过弓远端外管的近端相连。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易过弓远端外管及输送系统,通过设计第一环缝和第二环缝,使管体更容易弯曲,进而使该外管弯曲后所能达到的最小弯曲半径能够满足任何具有小半径弓的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通过设计纵筋实现了第一环筋和第二环筋的连接,使切割后的管体能够保持管状结构,由此,该外管在不改变现有材料的情况下,既可以实现对介入瓣膜的收纳和释放,又可以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以支撑介入瓣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仕生物科技(常熟)有限公司,未经金仕生物科技(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6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