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船可靠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2930.4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2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武朔晨;方晓彤;刘柏;李占;彭迪;刘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17/18;G06F30/20;G01M1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船舶专利中心 11026 | 代理人: | 温振宁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可靠性 测试 评价 方法 | ||
1.一种无人船可靠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待评价无人船的系统及设备组成,并基于所述待评价无人船的任务事件梳理故障最低约定层次,其中,所述系统及设备组成中包括一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设备;
基于所述系统及设备组成,将所述待评价无人船任务事件的故障树分解至设备层级;
设置可靠性测试仿真模型的最大工作失效时间、仿真次数以及所述故障树的各基本事件失效分布函数特征参数,设置初始化仿真次数为0,则,通过所述可靠性测试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产生所述仿真次数的基本事件的失效事件随机抽样,并依据失效时间进行排序;
统计进行所述仿真次数的仿真后系统的失效时间,并将所述失效时间与所述最大工作失效时间进行比较,确定失效事件发生概率;
记录所述失效时间、统计所述系统的失效分布,并确定所述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任务可靠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可靠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可靠性测试仿真模型的最大工作失效时间、仿真次数以及所述故障树的各基本事件失效分布函数特征参数,包括:
设置可靠性测试仿真模型的最大工作失效时间为Tmax,仿真次数为N,所述故障树的各基本事件失效分布函数为Fi(t),
其中,i=1,2,3……,n,且n为所述系统的子系统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船可靠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可靠性测试仿真模型进行仿真,产生所述仿真次数的基本事件的失效事件随机抽样,并依据失效时间进行排序,包括:
设置用S表示无人船,则有S={Z1,Z2,…,Zi,…,Zn},其中,Zi(i=1,2,…,n)表示系统由n个子系统组成,则,
所述故障树的顶事件T即为系统S的失效事件,所述故障树的底事件Bi即为子系统Zi的失效事件,所述系统中共有n个底事件,若在第j次抽样,第i个子系统的失效时间抽样值表示为tij,则有:
其中,ηij是第i个子系统第j次抽样时随机抽样的随机数;
进而确定第j次抽样时,第i个子系统在t时刻的状态为:
确定无人船的系统S在时刻t的状态;
进而统计计算第j次抽样时,系统发生的失效时刻如下:
若在第j次试验仿真时,采用随机抽样产生n个基本底事件为:
Z1,Z2,…,Zi,…,Zn,则,对应的失效时间分别为t1,t2,…,ti,…,tn;
进而依据失效时间进行排序对所述n个失效时间进行排序,结果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船可靠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统计进行所述仿真次数的仿真后系统的失效时间,并将所述失效时间与所述最大工作失效时间进行比较,确定失效事件发生概率,包括:
依次将基本底事件Zk′置于失效状态,对应第j次抽样时所述系统失效次数抽样值记为tk,即,tk=tkj=tfk,检测所述系统S是否同时失效,进而基于检测结果,确定的取值,若失效,则取1,若未失效,则取0,可得:
进行n次仿真运行后,在区间进行统计,统计系统失效数的分布情况的计算方法如下:
设系统的执行该任务过程中最大工作失效时间为Tmax,分为m个子区间,统计出系统在区间(tr-1,tr)内失效数为:
t≤tr该过程的失效数为:
该部分的失效事件发生概率Fs(t)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船可靠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和任务可靠度,包括:
计算系统失效概率分布ps(tr)为:
所述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
MTBF=E(ξ)
系统任务可靠度R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未经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29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