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车组防寒打温远程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2893.7 | 申请日: | 202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1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生;郭树东;曲云腾;于涵;李利;崔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组 防寒 远程 自动 在线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车组防寒打温远程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现场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多种类型的无线网络连接数据中心系统,通过传感器现场采集动车组设备、车厢内和外界环境的温度数据;数据中心系统,用于利用数据汇聚模块接收现场在线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存储在数据库中;防寒打温优化系统,利用数据库内的多维数据挖掘动车组温度变化规律,建立动车组温度预测模型,预测动车组温度设定时间内的变化曲线,将预测到的动车温度与设定临界温度进行比较,若预测温度低于临界温度,则发出打温预警。本发明可以对不同季节的车内温度与环境温度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挖掘和提取,满足保证动车打温质量和构建节能型打温的统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车组状态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车组防寒打温远程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高速动车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整备作业库容量有限,大部分动车组在完成日常作业后,在室外进行存放。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动车组停放在环境温度低于0℃时,内部供水系统和管路设备易受冻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各个运输企业都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在动车组的运用所和停车场,配置人员进行打温工作。现有的动车组防寒打温维护工作主要采用根据人工经验的定时打温方式,或者人工手持测温计对动车室内温度间隔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打温作业。由于打温方式依据经验或者间隔测温,没有适用的现场在线监测装置,常常出现欠打温和过打温,对运行状态产生影响或浪费严重,对动车升温和降温规律无法掌握。
目前对动车组打温工作主要根据经验或者间隔测量温度,对工作人员依赖性大。打温工作一般发生在后半夜,不但测量人员易发生疲劳,而且打温工作易发生欠打温和过打温的状况,欠打温会影响动车组安全;过打温浪费大量电能。动车组防寒打温缺少现场在线监测装置、方法和系统,亟需动车组温度的自动测量装置、方法和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动车组防冻预热监控方法包括:远程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动车组温度,并实时把采集到的动车组温度通过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传送至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数据中心云服务器接收到动车组温度和属性信息后,首先将动车组温度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对,若动车组温度大于阈值,则数据中心云服务器记录远程温度采集装置的位置信息、所属动车组编号、动车组温度和传送时间;若动车组温度小于阈值,则数据中心云服务器发送预警信息至云终端,同时记录远程温度采集装置的位置信息、所属动车组编号、动车组温度和传送时间;然后,数据中心云服务器通过云终端对动车组送电进行预热防冻。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动车组防冻预热监控方法的缺点为:该方案只采用单一的GPRS通信方式,无法适应多样的现场条件,每个测温装置有运行成本。仅依靠阈值判定进行安排打温工作,无法得知车辆温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规律,无法对温度进行预测,无法实现节能型打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防寒打温远程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和方法,以实现对动车组防寒打温进行有效地远程监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车组防寒打温远程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在线监测装置、数据中心系统和防寒打温优化系统;
所述的现场在线监测装置,用于通过多种类型的无线网络连接数据中心系统,通过传感器现场采集动车组的设备、车厢内和外界环境的温度数据,将采集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数据中心系统;
所述的数据中心系统,用于利用数据汇聚模块接收现场在线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利用网络发布软件发布相关监测结果,通过浏览器实时查看动车温度信息及其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2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圆柱锂电池用盖板组件
- 下一篇:一种流式颗粒探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