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低温防割手套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2152.9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81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沙嫣;沙晓林;马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强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9/015 | 分类号: | A41D19/015;B32B27/02;B32B27/32;B32B27/34;B32B27/40;B32B9/00;B32B9/04;B32B7/1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335 | 代理人: | 刘云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手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低温防割手套,其包含耐低温内层和防割外层;耐低温内层由内而外设有舒适层、隔热层和防风层;防割外层采用高性能纤维通过双面编织制成。耐低温内层与防割外层分别在手套的指尖处、手掌处胶粘固定。耐低温内层中,通过直接浸胶的方式,在舒适层外侧制成隔热层,再通过二次浸胶,在隔热层的外侧制成防风层。舒适层采用吸湿发热起绒针织物,舒适层的克重为200~500g/m2。隔热层采用发泡的天然胶乳,隔热层的厚度为0.4~1.2mm。防风层采用天然胶乳,防风层的厚度为0.2~0.7mm。本发明制备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具有轻便、柔软、防割、耐低温等功能,比现有产品更加轻薄柔软、灵活舒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性防护手套,具体地,涉及一种抗低温防割手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低温作业成为人们不可避免的工作要求。如高山高原工作、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手指位于人体四肢远端,极易受外界环境气温的影响,研究发现:将手浸泡在8℃的水中15min即可导致手指严重的缺血症状,而寒冷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可达到零下20~30℃,裸手在这种条件下1~2min左右即出现手指麻木、指关节活动不便等情况,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发冻疮。目前的耐低温手套多采用棉、毛纤维以多层、加厚形式制成,手套笨重臃肿,不便于实际操作,所以在保证保暖效果的同时降低手套厚度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手套仅仅具有保暖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当在高寒地区从事如维护治安、设备维修等危险工作时,还需要手套具有一定的防刺、防割功能,对手部进行有效的防护,以免受机械外力的伤害。因此,研发出一种轻薄型耐低温防割手套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性防护手套,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该手套是轻薄型的耐低温防割手套,相比同类产品更加灵活舒适、功能齐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包含耐低温内层和防割外层;耐低温内层由内而外设有舒适层、隔热层和防风层;防割外层采用高性能纤维通过双面编织制成。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耐低温内层与防割外层分别在手套的指尖处、手掌处胶粘固定。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防割外层,采用的高性能纤维包含高强高模PE丝、芳纶、氨纶、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复合织物。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耐低温内层中,通过直接浸胶的方式,在舒适层外侧制成隔热层,再通过二次浸胶,在隔热层的外侧制成防风层。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舒适层采用吸湿发热起绒针织物,具体成分为含有氧化镁、氧化钴、二氧化锰、三氯化铁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复合纤维。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舒适层的克重为200~500g/m2。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隔热层采用发泡的天然胶乳,具体成分包含聚丁二烯聚合物。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隔热层的厚度为0.4~1.2mm。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防风层采用天然胶乳,具体成分包含聚丁二烯聚合物。
上述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其中,所述的防风层的厚度为0.2~0.7mm。
本发明提供的抗低温防割手套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防护手套将吸湿发热起绒针织物、天然胶乳发泡层、天然胶乳防风层和高性能纤维织物合理结合,使手套既具有突出保暖效果又具有防割特性,有效避免低温环境下的手部伤害,同时,手套还具有轻薄柔软、舒适灵活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强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强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21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