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智能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1723.7 | 申请日: | 202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0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晏长根;蒋超;薛志佳;熊琦;周维鼎;刘基伟;王雅馨;严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D11/24;G01D11/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应力 智能 监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智能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滚轮;U型支架,其上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转轴,转轴上套装固定滚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滚轮的位移量和振动,其固定在U型支架上,且与转轴同轴连接;支撑杆,一端与U型支架固定,U型支架的开口端背离支撑杆;底板,与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弹性件,设置在支撑杆的一侧,其一端与U型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信号转换和传输装置,设置在底板上,与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并将其转发出去;外设的控制器,与信号转换和传输装置信号连接。本发明通过智能化的监测手段,节省了人工所带来的成本,减少了人工所造成的误差,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智能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处的建设场地往往向湖泊、山区、海港等地质及环境条件复杂性延伸,在对这些特殊性地基进行处理时,为使地基的承载力得到稳定性加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使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法处理特殊性地基的过程中,由于其在施工过程中成桩工艺简单、建设周期短,同时挤土效应显著,深受工程建设者的青睐。
当前PHC管桩的施工主要采用锤击和静压两种方法,锤击施工是指采用柴油打桩机等相应的器械,选择一定的锤重和落距,通过落锤的能量将桩贯入土中,该方法施工方便,锤击带来的震动能对桩周土产生密实作用,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标高和贯入度,以桩顶标高和最后贯入度作为最终收锤标准。
为防止预应力管桩在锤击过程中产生断桩和爆头现象,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预应力管桩的相关标准及当地工程经验,收锤的标准为最后贯入度不宜小于20mm/10击,最后贯入度宜连续测量3次,当每一阵贯入度逐次递减并达到收锤标准时就可收锤,锤击次数与锤击位移(即贯入度)两个参数在实际工程中是作为检验预应力管桩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的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均是通过人工计数统计锤击次数,但是人工统计经常会带来误差且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智能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便解决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预应力管桩的智能监测装置,包括滚轮;
U型支架,其上架设有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套装固定滚轮;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滚轮的位移量和振动,其固定在所述U型支架上,且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
支撑杆,一端与所述U型支架固定,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端背离支撑杆;
底板,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U型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信号转换和传输装置,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信息并将其转发出去;
外设的控制器,与所述信号转换和传输装置信号连接,用于接收信号转换和传输装置转发的检测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
优化的,所述信号转换和传输装置包括:
数字化转换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数据发射器,与所述数字化转换装置电连接,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优化的,所述控制器包括:
盒体;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盒体内,所述处理器与云平台电连接;
数字显示器,设置在所述盒体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未经长安大学;甘肃路桥公路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7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