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41590.3 | 申请日: | 202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0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富星;高守武;宁新;周蓉;王霁;闫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4B1/12 | 分类号: | D04B1/12;D04B1/18;D04B1/14;D02G3/12;D02G3/32;A41D19/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杨秉利 |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间隔 织物 手套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手套采用纬编间隔织物手工或缝纫机械缝制而成,所述纬编间隔织物包括外面层、内面层及中间的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将外面层及内面层连接在一起,形成三层一体式结构,所述外面层及内面层均采用锦包氨包覆纱作为纱线,所述间隔层采用聚酯单丝或聚酰胺6单丝作为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层及内面层的织物结构均为平针组织,所述聚酯单丝或聚酰胺6单丝在所述外面层与内面层轮流集圈形成所述间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层的集圈总针数与所述外面层及内面层的平针线圈总数相等,所述纬编间隔织物为6针、8针或10针纬编间隔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锦包氨包覆纱为两股30/70锦包氨包覆纱或两股40/60锦包氨包覆纱,锦包氨包覆纱中锦纶纤维的纤度为2.5~3.0D,所述聚酯单丝的直径为0.08~0.10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面层由所述锦包氨包覆纱与纯银纤维纱线并股编织而成。
6.一种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所述纬编间隔织物包括外面层、内面层及中间的间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织造纬编间隔织物外面层和内面层用的锦包氨包覆纱以及织造纬编间隔织物间隔层用的聚酯单丝或聚酰胺6单丝;
步骤2:在双针床电脑横机或圆纬机上织造纬编间隔织物,将所述锦包氨包覆纱编织成平针组织的所述外面层及平针组织的所述内面层,所述聚酯单丝或聚酰胺6单丝在所述外面层及内面层轮流集圈编织成所述间隔层,所述间隔层将所述外面层及内面层连接在一起,形成三层一体式结构的织造纬编间隔织物坯布;
步骤3:将所述纬编间隔织物坯布经定型处理后,获得纬编间隔织物,备用;
步骤4:将所述纬编间隔织物裁剪后,缝制成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床电脑横机的隔距为14G,所述间隔层的集圈总针数与所述外面层及内面层的平针线圈总数相等,所述纬编间隔织物为6针、8针或10针纬编间隔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锦包氨包覆纱为两股30/70锦包氨包覆纱或两股40/60锦包氨包覆纱,锦包氨包覆纱中锦纶纤维的纤度为2.5~3.0D,所述聚酯单丝的直径为0.08~0.10 mm。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占总纤维质量比为2%~4%的30~100D纯银纤维纱线与所述锦包氨包覆纱并股织入所述内面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基于纬编间隔织物的防振手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锦包氨包覆纱的断裂伸长率为25%~50%、断裂强力为5.0~7.5 N;所述聚酯单丝的断裂伸长率为10%~20%、断裂强度为3.4~6.3 cN/dte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159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械采油用井口支撑加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