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质固废处理装置用铺料机构及其铺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40333.8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1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温国文;叶明亮;叶炳亮;郭乃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深兰(福建)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旭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3 | 代理人: | 卢丽花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质 处理 装置 用铺料 机构 及其 方法 | ||
发明公开的一种有机质固废处理装置用铺料机构及其铺料方法,固废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后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外置筒体,所述外置筒体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大件置放处,所述筒体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及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暂放腔,所述暂放腔靠近上侧内壁处的右侧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口;所述暂放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软质存放腔,所述软质存放腔与所述暂放腔之间设置有过滤液态垃圾的滤板,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公共分类阶段,无需市民分类即可对垃圾自动的进行初步分类并分类成液态垃圾、软质垃圾、有害垃圾、金属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固废处理装置,以此减轻分类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垃圾分类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有机质固废处理装置用铺料机构及其铺料方法。
背景技术
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此基础上,国家出行了垃圾分类的垃圾处理办法,垃圾分类一般分成公共垃圾分类阶段以及垃圾集中点分类阶段,为了减轻垃圾集中点分类阶段的工作量,我国近几年也提出了公共分类阶段,顾名思义,即在市民丢弃垃圾时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以达到垃圾初步分类的目的;
但是在实践中,市民往往不能将垃圾进行准确分类,容易导致错分,为后期分类工作带来不便,并且在分类后丢弃前,市民往往需要使用塑料袋对其进行分装,此过程又会产生额外的塑料垃圾,并且由于公共分类阶段的繁琐,在实践中发现许多垃圾在丢弃之前并未进行分类,并且,由于各类垃圾的混合,如有害垃圾及厨余垃圾的存在,若未及时清理会对所有垃圾进行污染且发酵产生的臭气不仅影响市政形象而且会招引虫蝇等害虫造成疾病,因此,本例旨在设计一种能够在公共分类阶段,无需市民分类即可对垃圾自动的进行初步分类并分类成液态垃圾、软质垃圾、有害垃圾、金属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的固废处理装置,以此减轻分类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有机质固废处理装置用铺料机构及其铺料方法,所述固废处理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后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外置筒体,所述外置筒体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大件置放处,所述筒体的上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及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暂放腔,所述暂放腔靠近上侧内壁处的右侧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进口;
所述暂放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软质存放腔,所述软质存放腔与所述暂放腔之间设置有过滤液态垃圾的滤板,所述滤板之间可转动的设置有对软体垃圾进行筛选的滚筒,所述滚筒通过设置于所述暂放腔后侧内壁内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且所述滚筒的周侧弧形外壁上设置有增加垃圾与所述滚筒摩擦的凸块,所述软质存放腔的下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置有液体排管,所述液体排管与所述软质存放腔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栅板;
所述滤板的左端且位于所述暂放腔的下侧内壁内设置有连接道,所述连接道与所述暂放腔之间设置有隔断组件,所述滤板的左侧内壁内设置有开口向左的开口,围绕着所述开口设置有环状的输送道,所述输送道与所述连接道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开口与所述输送道之间通过分类口进行连通,所述输送道内设置有对通过所述连接道落入所述输送道内的垃圾进行推送的垃圾推送组件,所述开口的下侧内壁内可转动的设置有圆块,所述圆块上通过肋板固定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可将设置有箱室的箱体支撑倾靠于所述开口内,并对通过所述垃圾推送组件推送至所述分类口的各类垃圾进行收纳;
所述输送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对所述垃圾推送组件进行推送的垃圾进行分类的垃圾分类识别组件,通过所述垃圾分类识别装置可将不同种类的垃圾释放入不同的所述分类口内并落入不同的所述箱室内进行存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深兰(福建)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科深兰(福建)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403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卷材表面覆岩片改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机械加工的油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