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控吸能力的吸能器、转向管柱总成及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38228.0 | 申请日: | 2021-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2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梁敬府 | 申请(专利权)人: | 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 地址: | 213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可控 能力 吸能器 转向 管柱 总成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可控吸能力的吸能器、转向管柱总成及使用方法,所述吸能器包括钢带总成和起爆器总成,所述钢带总成包括相互贴合的内吸能钢带和外吸能钢带,且所述外吸能钢带位于所述内吸能钢带的外侧,所述外吸能钢带的第二端设有卡口;所述起爆器总成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护管上的起爆器壳体,内置于所述起爆器壳体内的移动件和对所述移动件始终施压使其外露于所述起爆器壳体的弹性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卡口可选择地连接。本发明设置起爆器总成来可选择地与外吸能钢带进行瞬时连接或分离,以调节钢带的刚性大小,扩大吸能器整体的吸能力范围,确保转向管柱可以根据不同的撞击力进行溃缩,来最大程度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具有可控吸能力的吸能器、转向管柱总成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管柱吸能装置能在汽车碰撞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吸能作用,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比如撕裂板、注塑结构装置等,例如中国专利CN202021325784.2、CN201320802038.1所揭示的。目前,汽车吸能装置的吸能大小往往在设计中是固定,吸能力的结构和大小及性能是不可选择的,汽车发生碰撞时,虽然能起到吸能作用,但是往往不能通过撞击的严重度选择吸能力的大小,吸能装置的作用也往往不能发挥到最好的吸能效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根据碰撞的严重程度来选择不同大小的吸能力,从而提高吸能的有效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可控吸能力的吸能器、转向管柱总成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具有可控吸能力的吸能器,包括钢带总成和起爆器总成,所述钢带总成包括均呈U型结构的内吸能钢带和外吸能钢带,两者紧贴设置且所述外吸能钢带位于所述内吸能钢带的外侧,所述内吸能钢带的两端分别具有与转向系统的上护管和下护管分别固接用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所述外吸能钢带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上护管固接用的第三定位孔,第二端设有卡口,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同轴设置;所述起爆器总成包括固定在所述下护管上的起爆器壳体,内置于所述起爆器壳体内的移动件和对所述移动件始终施压使其外露于所述起爆器壳体的弹性件,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卡口连接;所述起爆器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起爆材料,所述起爆器壳体上设置有所述起爆材料的点火电极,所述点火电极通电后引爆所述起爆材料,产生与所述弹性件的压力方向相反且大于所述弹性件的压力的气压力,进而使所述移动件与所述卡口脱开。
优选的,所述起爆器壳体由封壳和外壳共同固接而成,其内部形成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作为所述移动件的T字型的销钉,所述销钉的端部一侧抵接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端部另一侧的容置腔内填充有所述起爆材料,初始状态下,所述销钉受所述弹性件的压力推动使所述销钉的尖端从所述封壳的轴孔伸出;第二状态下,所述点火电极通电后引爆所述起爆材料,所述起爆材料产生的气压力作用于所述端部,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后推动所述销钉移动。
优选的,所述封壳和外壳之间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为一体,所述封壳的侧壁上具有用于避开所述点火电极的凹槽,所述外壳的顶端具有一排气孔。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起爆材料为火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未经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8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