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37227.4 | 申请日: | 202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4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其新;王嘉祺;金建锋;谢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苏州杰森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1/42 | 分类号: | G05B11/42 | 
| 代理公司: | 苏州今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24 | 代理人: | 张佩璇 | 
| 地址: | 21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伺服系统 摩擦 补偿 控制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的三环控制系统,三环控制系统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电流环、位置环以及速度环;还包括在三环控制系统中增加的前馈控制环节和反馈控制环节,所述前馈控制环节包括速度前馈、加速度前馈以及通过LuGre摩擦模型得到的摩擦补偿,所述速度前馈为对位置环输入的一节微分环节,所述加速度反馈为对速度环输入的二阶微分环节;所述反馈控制环节包括微分负反馈;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整定所述前馈控制环节中的三个参数:速度前馈增益Ka,加速度前馈增益Kb,以及摩擦补偿增益Kf。本发明解决了传统PID控制的跟踪滞后问题,还解决了由摩擦带来的速度过零时的位置“平顶现象”和速度“死区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伺服系统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军工生产、工业机器人等众多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伺服控制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响应速度块,还要求运动控制做到高精度、无超调、无误差,以提高整体效率。
传统的伺服系统主要采用PID控制策略,其优势在于方法可靠好用、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是,PID控制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响应速度慢、超调量大以及动态跟踪滞后等。所以,针对高性能的伺服控制,对传统的PID控制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在实际工程中,电机运行中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实现摩擦补偿是优化的重点之一。为了解决摩擦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大量的文献提出了多种摩擦模型,用于优化摩擦补偿的效果。但是现有方法多为在采用摩擦补偿前馈时,将摩擦模型的输出直接补偿到系统中,无法解决传统PID控制的跟踪滞后问题,以及由摩擦带来的速度过零时的位置“平顶现象”和速度“死区现象”,故而无法达到最优的控制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伺服系统的摩擦补偿前馈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的三环控制系统,所述三环控制系统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电流环、位置环以及速度环;
还包括在所述三环控制系统中增加的前馈控制环节和反馈控制环节,所述前馈控制环节包括速度前馈、加速度前馈以及通过LuGre摩擦模型得到的摩擦补偿,所述速度前馈为对位置环输入的一节微分环节,所述加速度反馈为对速度环输入的二阶微分环节;所述反馈控制环节包括微分负反馈;
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整定所述前馈控制环节中的三个参数:速度前馈增益Ka,加速度前馈增益Kb,以及摩擦补偿增益Kf。
较佳地,所述速度前馈和加速度前馈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其中,Kt为转矩系数,J为转动惯量。
较佳地,通过调节所述微分负反馈中的微分负反馈系数τD调节所述伺服系统的阻尼比ξ。
较佳地,所述伺服系统的阻尼比ξ为:0.8<ξ<0.9。
较佳地,所述LuGre摩擦模型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z为鬃毛的平均变形量,ω为转速,σ0为刚度系数,g(ω)为非线性函数,用于体现不同条件下的摩擦效应,Ff为总摩擦力矩,σ1为阻尼系数,σ2为粘滞系数,Fc为库仑摩擦力矩,ωs为Stribeck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苏州杰森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苏州杰森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7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