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CP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5574.3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军;方玉;冯中帅;潘超钒;姚泽文;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季海菊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cp ph 混合 固化 砂土 方法 | ||
一种MICP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的方法,采用0.9‑1.1mol/L的稀盐酸加入到菌液中,使pH值至4.8‑5.2,再加入摩尔浓度为1.9‑2.1mol/L的与菌液等量的胶结液混合均匀,使pH值至3.8‑4.2,制得混合低pH值溶液,以该低pH值混合溶液向砂土注浆;使得混合溶液在试样中分布均匀后再生成碳酸钙沉淀,延缓碳酸钙的生成时间,解决钙离子絮凝堵塞注浆口的问题,以此达到碳酸钙沉淀的均匀分布,最终获得强度更高、加固效果更为均匀的试样;本发明操作简便,材料易得,改善碳酸钙分布不均匀性效果明显,为MICP技术更为高效地处理砂土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ICP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土体加固技术,该技术主要借助于土体中含有高活性酶的细菌的新陈代谢活动产物处理软弱土体,改善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及抗液化性能等,以更好的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但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分步注浆方法操作过程繁琐,菌液和胶结液利用率低,加固周期长,并且用该方法对土体进行固化后出现碳酸钙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导致加固后的土体强度、变形能力等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在进行大范围土体加固时,这种不均匀现象会显著影响加固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土体固化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ICP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的方法,通过调节溶液pH值的方式延缓碳酸钙的生成时间,使得混合溶液在土体中分布均匀后再生成碳酸钙沉淀,提高微生物注浆效率,达到均匀的加固效果;具有操作简便,材料易得,改善碳酸钙分布不均匀性效果明显的特点,为MICP技术更为高效地处理砂土提供了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MICP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摩尔浓度为0.9-1.1mol/L的稀盐酸加入到菌液中,使pH值至4.8-5.2,再加入摩尔浓度为1.9-2.1mol/L且与菌液等量的胶结液混合均匀,使pH值至3.8-4.2,制得混合溶液,待用;
2)将第1)步中制得的混合溶液,以9-11ml/min的流速从上端注入砂土,当有浆液从砂土下端流出,停止注入,静置5-7h,让混合溶液在砂土中充分扩散并完全反应,使碳酸钙生成时间滞后30-35min;
3)重复第1)-2)步8-10次。
所述第1)步中菌液采用巴士芽孢杆菌液。
所述第1)步中的胶结液为等浓度等体积的尿素与氯化钙混合液。
所述第1)步中通过灭菌后的移液枪将稀盐酸加入到菌液中。
所述第2)步注入的混合溶液体积不低于第1)步所述砂土的一倍孔隙体积。
所述第2)步流速通过蠕动泵控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目前,现有技术多采用MICP分步注浆方法固化砂土,对于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的方法还未有人提出。低pH值混合注浆方法较传统的分步注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注浆效率,缩短加固周期,改善碳酸钙分布均匀性,取得更为良好的固化效果。本发明采用低pH值混合注浆固化砂土,首先调节菌液的pH值至4.8-5.2,再加入尿素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继续调节pH值至3.8-4.2,通过混合注浆方法进行注浆固化,可以延缓碳酸钙的生成时间,解决钙离子絮凝堵塞注浆口的问题,以此达到碳酸钙沉淀的均匀分布,最终获得加固效果更为均匀的土体。同时,采用低pH值混合注浆方法可大大减少注浆次数便能达到预期强度,显著提高MICP固化砂土的效率,为MICP技术更为高效地固化砂土提供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55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