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背板用PVDF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3827.3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7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罗吉江;符书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度辰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陆金星 |
地址: | 2151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板 pvdf 多层 共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背板用PVDF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多层共挤膜至少包括两层熔融共挤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共熔的PP‑PE‑POE复合体系,所述外层包括共熔的PP‑PVDF‑相容剂复合体系。本发明提供的多层复合的共挤膜,外层为在PVDF基体中引入PP,通过添加相容剂使两者进行熔融,形成PP‑PVDF‑相容剂分散体系,使共挤膜具有更强的致密性,阻挡水汽的透过,降低水汽透过率以及耐磨性能。内层以PP为基体,协同PE和POE作为复合材料共融,形成PP‑PE‑POE复合体系,使共挤膜具有高柔韧性、粘合性且具有一定抗冲击能力。通过上述两种体系共挤形成的共挤膜兼具两种复合体系的性能,且具有增强效应,共挤膜具有超强的耐候性,耐老化,耐磨,在极端天气下也能具有超常时间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背板用PVDF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背板(Backsheet)是用在太阳能组件背面,直接与外环境大面积接触的光伏封装材料,其应具备卓越的耐长期老化(湿热、干热、紫外)、耐电气绝缘、水蒸气阻隔等性能,起到支撑组件、隔绝水汽和氧气的作用,经受全球各地十分复杂而迥异的户外环境考验。光伏背板由空气面从外至内分别为:氟膜保护层-粘结层-支撑层PET膜-粘结层-内面保护层。最外层的氟膜保护层无疑承担起耐老化、耐绝缘、耐水气等作用,保护PET支撑层不受紫外线、风沙、水等侵蚀,从而延缓PET的降解速度,使其核心硅晶组件能够支撑长时间的环境考验。
现有技术中,氟膜保护层一般均采用的是PVDF膜,原因在于PVDF(聚偏1,1-二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候性、抗辐射性能和抗化学品的性能。但是,随着多年的实践表明,在较为恶劣的环境地区,在风沙、高温、水汽、紫外辐照等多因素侵蚀作用下其涂层的减薄速度可达0.5um/年。并且随着厚度的减薄,后期减薄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是由于无论膜层是由高分子材料改性而成,改性过程中需要复配多种无机填料、高分子功能助剂等材料,而每种材料对抗风沙、高温、水汽、紫外辐照的能力不一而足,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会因不断被磨损而减薄,因此膜厚度对光伏背板的耐候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外界环境的侵蚀,膜层自身也在快速老化,影响其透水性能、耐候性等。因此,极端环境下,常规的PVDF膜的耐候性能并不能持久性的对PET支撑层进行保护。
中国发明专利CN106585010A公开了一种双层共挤的光伏背板用PVDF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两层熔融共挤形成的内层和外层,内层为高反射率层,包括PVDF、改性后的钛白粉、PMMA、功能性树脂、抗氧剂和抗紫外剂,外层为聚偏氟乙烯层,包括PVDF、PMMA、钛白粉、抗氧剂和抗紫外剂,通过添加抗紫外剂来提高膜的抗紫外线性能,效果提升有限,同时由于内外两层均采用的常规技术中PVDF和PMMA共融的方法,虽然增加了共挤膜的粘合性能,但是PMMA的加入提高了共挤膜的透水、透气性能,但是作为光伏背板来说,潮湿条件下,水的侵蚀作用也是导致其快速老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背板用PVDF多层共挤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PVDF多层共挤膜至少包括PP-PVDF外层膜和PP-PE-POE内层膜,辅以钛白粉,能够提高太阳的反射率,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极低水汽透过率和防紫外线能力,且具有高绝缘性能,提高了光伏背板在极端气候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老化速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背板用PVDF多层共挤膜,至少包括两层熔融共挤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包括共熔的PP-PE-POE均相复合体系,所述外层包括共熔的PP-PVDF-相容剂均相复合体系;其中,所述相容剂为PP或PE接枝共聚物。
优选地,所述外层PP-PVDF-相容剂均相复合体系中,PVDF的含量占外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60%。
优选地,所述外层包括PP 25-80%,PVDF15~60%,相容剂1~10%,钛白粉0~15%,抗氧化剂0.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度辰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度辰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3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同轴光路结构的视频监控精确干扰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