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33256.3 | 申请日: | 2017-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1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文斗铉;全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487/16 | 分类号: | C07D487/16;C07D471/22;C07D487/22;C09K11/06;H01L51/50;H01L51/54;H01L27/3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哲锋;胡嘉倩 |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化合物 包括 装置 | ||
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本公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一种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由以下式1表示。通过使用本公开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可以生产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或优异的寿命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KR2017/008083,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7月27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780041027.7,名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和一种包括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装置中,电致发光装置(EL装置)是一种自发光装置,其优势在于提供较宽视角、较大对比率和较快响应时间。第一件有机EL装置由Eastman Kodak在1987年通过使用小芳香族二胺分子和铝复合物作为用于形成发光层的材料开发[《应用物理学快报(Appl.Phys.Lett.)》51,913,1987]。
确定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的发光效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发光材料。到目前为止,荧光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作发光材料。然而,鉴于电致发光机制,因为与荧光发光材料相比,磷光发光材料在理论上使发光效率增强四(4)倍,所以磷光发光材料的开发得以广泛研究。已经广泛已知铱(III)复合物作为磷光材料,包含双(2-(2'-苯并噻吩基)-吡啶根-N,C-3')铱(乙酰基丙酮酸盐)((acac)Ir(btp)2)、三(2-苯基吡啶)铱(Ir(ppy)3)以及双(4,6-二氟苯基吡啶根-N,C2)吡啶甲酸铱(Firpic)分别作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材料。
目前,4,4'-N,N'-二咔唑-联苯(CBP)是最广为人知的磷光主体材料。近来,Pioneer(日本)等人开发了使用浴铜灵(BCP)和铝(III)双(2-甲基-8-喹啉盐)(4-苯基苯酚盐)(BAlq)等作为主体材料的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所述主体材料被用作空穴阻挡层材料。
尽管这些材料提供了良好发光特性,但其具有以下缺点:(1)由于其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不良热稳定性,因此其可能在高温沉积过程期间在真空中发生降解,并且装置的寿命降低。(2)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功率效率由[(π/电压)×电流效率]给出,并且功率效率与电压成反比。尽管包括磷光主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提供了高于包括荧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电流效率(cd/A),但显著高的驱动电压是必需的。因此,在功率效率(lm/W)方面没有优势。(3)进一步,当这些材料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中时,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工作寿命短,并且仍需要提高发光效率。
为了提高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和/或寿命,已经提出了用于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有机层的各种材料或概念。然而,实际使用它们并不令人满意。
韩国专利申请特许公开号KR 2015-0077220公开了包括咔唑和氮杂卓作为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化合物的稠合结构的化合物。然而,所述参考文献没有具体公开包括吲哚并咔唑和氮杂卓的稠合结构的化合物。
发明内容
待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i)可以生产具有低驱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或优异的寿命特性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以及ii)包括所述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问题解决方案
作为深入研究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以上目的可以通过由以下式1表示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实现:
其中
X1到X13各自独立地表示N或CR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未经罗门哈斯电子材料韩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32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