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2808.9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相涛;陈芳芳;王方;杨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木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邵娟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草莓 无糖组培快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无糖组培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培育盒、集水板、盖板、出水管和出气管,所述培育盒的底端设置有网筛,所述培育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所述培育盒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器,所述集水板的一侧开设有集水槽,所述盖板的内部设置有洒水板,所述洒水板的底端设置有喷头,所述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该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器、出气管、第三连接管、电磁阀、连接箱和二氧化碳释放器,可以达到能够自动控制每个培育盒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保持在稳定值内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糖组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与不足:
1、再对草莓植株进行无糖组培时,需要手动控制二氧化碳的输出,并且由于难以得知培育盒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难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量;
2、再对草莓植株进行无糖组培时,需要向其注入水和营养液供给草莓植株生长,而水和营养液若无法及时排出,草莓植株细胞很容易发生涨破,使得植株难以成活;
3、再将二氧化碳、水和营养液通入进培养盒内,由于其内含有较多的杂质和病虫菌,容易对草莓植株产生病虫害,使其成活率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问题;本装置通过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器、出气管、第三连接管、电磁阀、连接箱、二氧化碳释放器、第二储水箱、抽水泵、第一连接管、出水管、洒水板、喷头、网筛、集水板、集水槽、第二连接管、第一储水箱、加热器、气体过滤器、第二安装板和紫外线灯,有效解决了需要手动控制二氧化碳的输出、很难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量、草莓植株细胞很容易发生涨破,使得植株难以成活和草莓植株容易产生病虫害,使其成活率大大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方法及装置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草莓无糖组培快繁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培育盒、集水板、盖板、出水管和出气管,所述培育盒的底端设置有网筛,所述培育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所述培育盒的内部一侧设置有二氧化碳检测器,所述集水板的一侧开设有集水槽,所述盖板的内部设置有洒水板,所述洒水板的底端设置有喷头,所述盖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第二储水箱,所述第二储水箱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水箱,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箱和二氧化碳释放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顶端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气体过滤器,所述连接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连接箱的顶端设置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集水板位于培育盒的下方,所述盖板的底端与培育盒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和出气管位于盖板的上方,所述出水管位于出气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阻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位于阻挡板的偏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木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木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2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