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32799.3 | 申请日: | 2021-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8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吉;胡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珂耀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B61D15/08 |
| 代理公司: | 重庆莫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9 | 代理人: | 易小艺 |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检测 机器人 智能 结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轨道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放置框与放置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放置板的外侧壁,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条固定连接,并位于安装腔内,弧块与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弧块被第一连接杆挤压至安装腔内,直至第一连接杆与安装座形成平行,使用放置框内的轨道检测仪器,对轨道的型材强度和几何参数进行检测,实现使用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对轨道进行检测型材强度的同时,能够兼顾对轨道进行几何参数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及承受列车荷载,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
目前使用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对轨道进行检测,但检测轨道管片表面缺陷结构较为单一,在检测型材强度的同时,不能兼顾对轨道的轨距、水平、左右轨向及正矢、左右高低及三角坑等几何参数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使用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对轨道进行检测型材强度的同时,不能兼顾对轨道进行几何参数的检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所述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包括安装座、支撑杆、转动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放置板、放置框、安装条、挡条、复位弹簧和弧块,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放置板,所述放置框与所述放置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放置板的外侧壁,所述安装条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挡条与所述安装条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条上具有安装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弧块与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控制所述转动组件运作,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往所述弧块方向转动,所述弧块被所述第一连接杆挤压至所述安装腔内,直至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座形成平行,使用所述放置框内的轨道检测仪器,对轨道的型材强度和几何参数进行检测,实现使用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对轨道进行检测型材强度的同时,能够兼顾对轨道进行几何参数的检测。
其中,所述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用智能检测结构还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外筒与所述安装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内杆的一端与所述外筒滑动连接,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复位弹簧分别围绕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杆的外侧壁。
所述复位弹簧分别围绕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杆的外侧壁,所述内杆在所述外筒内滑动,提高所述复位弹簧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减速机和转动环,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转动环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减速机相配合,驱动所述转动环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
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板、支撑柱和底座,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固定于轨道交通检测机器人上,所述支撑柱支撑所述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珂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珂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2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