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面观赏景石园山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30593.7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30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增全;杨林;周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增全 |
主分类号: | B44C5/06 | 分类号: | B44C5/06;A01G22/6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翁梅玲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观赏 景石园山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观赏景石园山的制作方法,采用两种性质不同,纹理相反的石材,依照设以平面中轴为分界线设计需要造型,并在景石园山的二面分别布置两种材料和植物。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来制作景石园山,达到了方便游客从不同方位观赏到绝然不同的两种景观的目的,趣味性更强,从而能够应用在园林中景石和园山布置设计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中景石和园山布置设计领域,具体是指双面型假山/绿植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布置景石、园山是景观环境设计中到处可见的景观点设计布置方法,采用很广泛。最具有特色的是苏州园林中的掇山中的景石、园山的设计。过去,一般园主人或造园设计者都会根据园内周边建筑或环境用石材搭配花木植物进行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的进行小景布置,既活跃的周边僵硬的环境,又增添了生机,特别是对建筑园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之前造园中的布置景石或园山都是只有一个观赏面,景点位的背部显得很粗糙,这对于在比较宽敞的空间环境下,此类似的景点完全不能够满足游客的兴致。
因此,一种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假山制作技术有待提出。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双面观赏功能的假山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面观赏景石园山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两种性质不同、纹理相反的石材,依照设以平面中轴为分界线设计需要造型,并在景石园山的二面分别布置二种材料和植物;
一侧用千层石叠筑围边和造型峰,点缀石笋,并在盘面上配置满种映山红;
另议侧用太湖石叠筑围边和配配峰,在一端设造型太湖石独峰,北面植一迎客松,盘面配置满种牡丹花。
进一步地,将迎客松设置在盘面上靠独峰的背面,并在迎客松的下部位置设置草皮。
进一步地,在盘面围边以中中轴为分界线分别采用千层石和太湖石叠筑围边,依据围边石的性质分别采用太湖石配峰/独峰和掇砌千层石配峰/主峰且靠近边缘位置设置形状为麟、凤、龟、龙这四种对象形状的石头,并采用粘接方式布置。
在底座上且靠近边缘位置设置形状为麟、凤、龟、龙这四种对象形状的石头,并采用粘接方式布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通过提出采用两种不同材料对称布置的假山形式,从而达到了游客从不同方位能观赏绝然不同景观的目的,丰富了假山的趣味性,为用户提供了双面观赏不同感受且美观的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双面观赏景石园山的制作方法:采用二种不同性质不同,纹理相反的石材,依照设计需要造型布置以平面中轴为分界线,在景石园山的二面分别布置二种材料和植物;
一侧用千层石叠筑围边和造型峰,点缀石笋,并在盘面上配置满种映山红;
另一侧用太湖石叠筑围边和配配峰,在一端设造型太湖石独峰,北面植一迎客松,盘面配置满种牡丹花。
当在盘面上部设置映山红以及牡丹花的过程中,将二者分别对称布置在假山的前后两侧。
将迎客松设置在盘面上靠独峰的背面,并在迎客松的下部位置设置草皮。
在盘面围边以中轴为分界线分别采用千层石和太湖石叠筑围边,依据围边石的性质分别采用太湖石配峰/独峰和掇砌千层石配峰/主峰靠近边缘位置设置形状为麟、凤、龟、龙这四种对象形状的石头,并采用粘接方式布置。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实施方式,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增全,未经周增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30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