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栖动物自动投放振荡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29225.0 | 申请日: | 202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5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段昌兵;陈刚;余芬芳;佘家申;蒋云天;肖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自动 投放 振荡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栖动物自动投放振荡器,包括投放容器,投放容器通过容器支架设置在船体上,投放容器上设置有进料门和下排口,滑道顶部位于对应的下排口下方,滑道底部延伸至振荡板顶部上方,滑道和振荡板均呈斜坡状,振荡板通过振动弹簧设置在震荡板支架上,震荡板支架设置在船体上,振荡板底部设置有振动器。本发明解决在水生态环境治理中,底栖动物以人力为主投放以及由此引起的投撒不均,效率低,耗费人力物力等问题,改变了底栖动物的投放方式,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治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栖动物自动投放振荡器。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水体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但随着国家和人民对水体环境保护的重视,水体生态修复正在逐步实施,以沉水植物恢复为主的清水型生态系统的构建已经成为水体生态修复的利剑,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受损水体治理中,特别是对浅水湖库的治理中更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水下森林”已经成为生态修复成功的重要标志。同时在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底栖动物作为重要一环成为水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底栖动物作为水体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完整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都非常重要,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一些大型滤食性软体动物如螺、蚌等具有很强的滤食能力,通过滤食作用能明显降低水体中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无机颗粒等含量,且有一定的絮凝作用,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在清水型生态系统的构建的初期和中期可大大加强水体的修复效果。所以,底栖动物投放已普遍应用于国内外水生态修复。目前在底栖动物的使用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螺、蚌等普适性的物种,具体如环棱螺、无齿蚌等。在底栖动物投放中往往是将底栖动物放入船中,开到投放点,使用人力用工具进行撒播,该种方式需较多人工,且容易出现撒播不均匀,导致底栖动物聚集等现象,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等问题,最终会导致影响生态修复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底栖动物自动投放振荡器,解决在水体生态治理中,底栖动物投放因人力撒播而导致的撒播不均匀,费时费力,难以达到设计要求等问题,改变了底栖动物投放的方式,解放了人力,结构简单,安装和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底栖动物自动投放振荡器,包括投放容器,投放容器通过容器支架设置在船体上,投放容器上设置有进料门和下排口,滑道顶部位于对应的下排口下方,滑道底部延伸至振荡板顶部上方,滑道和振荡板均呈斜坡状,振荡板通过振动弹簧设置在震荡板支架上,震荡板支架设置在船体上,振荡板底部设置有振动器。
如上所述的下排口为多个,滑道与下排口一一对应,下排口处设置有排口门,滑道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
如上所述的振荡板由隔板分隔为多个振荡投放通道,振荡投放通道与滑道一一对应,振荡投放通道的顶部位于对应的滑道底部下方。
如上所述的滑道的坡度大于振荡板的坡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投放容器、滑道和振荡板组合在船上进行使用,改变了已有底栖动物投撒方式,可有效的减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同时可较好的解决底栖动物设计投撒面积和密度的问题,且大大提高了效率,有助于生态修复前中期底栖动物的快速发挥作用,进而更好的助理生态修复的效果和作用。本发明的材料易得、结构简单,效果和作用明显,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9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