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噬菌体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26729.7 | 申请日: | 202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8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娜;张存;向安;李萌;张英起;郝强;张旺倩;梁思真;黄期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9/215 | 分类号: | A61K39/215;A61P31/14;C12N15/50;C12N15/86;C12N7/01;C07K14/165 |
| 代理公司: | 西安唐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84 | 代理人: | 奇敏;马睿 |
| 地址: | 710032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噬菌体 载体 新型 冠状病毒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噬菌体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噬菌体疫苗兼有重组蛋白疫苗和DNA疫苗的优点,比其他病毒载体疫苗更安全方便,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噬菌体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制备方法为:将新冠病毒S蛋白的RBM结构域,克隆入T7Select 10‑3b噬菌体系统,使RBM抗原呈现于噬菌体10B蛋白的C末端,得到表面呈现新冠病毒S蛋白RBM结构域的T7‑RBM重组噬菌体。该方法易于操作,具有快速响应能力;获得的噬菌体疫苗自身具有免疫原性,可直接作为佐剂样颗粒用于免疫,成功激发机体的特异性抗体产生以及T细胞活性,且安全性高,未发现不良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疫苗,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噬菌体载体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控制疫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疫苗。目前已上市的疫 苗有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等五大类,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 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大多数新冠疫苗研究针对的都是刺突蛋白(S蛋白,Spike glycoprotein)。这是因为,新冠病毒正是利用高度糖基化的同源三聚体S蛋白 进入宿主细胞。S蛋白经历多种结构排列后将病毒融入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这一 过程包括病毒的S1亚基结合到宿主细胞受体上,引发三聚体不稳定性的发生, 进而造成S1亚基脱落和S2的折叠,从而使S蛋白更容易与宿主受体血管紧张 素转换酶2(ACE2)结合,其中S1亚基中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是受体结 合的关键位点,RBD凹面的受体结合基序(RBM)与受体直接接触。表面等离子 共振技术(SPR)实验发现新冠病毒与ACE2的解离常数KD为15nM,而SARS的 KD值为325.8nM,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与ACE2的结合力是SRAS的10-20倍。正 是由于新冠病毒的S蛋白和ACE2结合更加紧密,造成了新冠病毒比SRAS更容 易传播。以衡量床染病的传播能力的指数基本传染数R0来看,预计新冠病毒的 R0值为3-4,而SRAS的R0值在2-3,而中东呼吸综合症的R0值仅为0.5左右。这一发现为研制新冠病毒疫苗获得了靶标,即通过阻断S蛋白与ACE2的结合, 从而避免病毒的感染,这是目前除灭活疫苗以外大多数疫苗采取的策略。
但是,因为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特别容易变异,截至目前,已出现 多种新型变异株,包括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 (B.1.617.2)、Eta(B.1.525)、lota(B.1.526)、Kappa(B.1.617.1)和Lambda, 等。变异毒株的传播性更强、与肺细胞受体的结合更强,同时具有更强的免疫 逃逸能力,现有疫苗效果可能削弱。因此,研制能够快速应对病毒可能产生的 进化及突变的新型疫苗,保证疫苗免疫效果,迫在眉睫。
噬菌体是一种以细菌为宿主的具有严格宿主特异性的病毒,在防控食品业 微生物污染、临床疾病的防治和诊断、养殖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噬菌体基因数目少,结构相对简单,是一种很容易被多元化群体 操纵的病毒。噬菌体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吸附、 侵入、增殖、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5个阶段在宿主细胞中进行生长繁殖。 噬菌体感染细菌具有惊人的效率,一个噬菌体颗粒重复4个感染周期后可以杀 死10亿个细菌,具有指数增殖能力。噬菌体的指数增殖能力是其显著优点之一。 从理论上讲,一个噬菌体颗粒就可以杀灭细菌,这种现象为“全”或“无”效应。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每个裂解周期内,噬菌体都会产生约200个子代, 所以其增殖速度可达200n。另外,噬菌体作为一种感染细菌的病毒,具有严格 的宿主特异性,对非目的细菌不起作用,因此,免疫人体或动物后不会影响机 体内的其他正常菌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6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