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226721.0 申请日: 2021-10-21
公开(公告)号: CN113908175A 公开(公告)日: 2022-01-11
发明(设计)人: 董媛媛;柳雪娇;孙路萍;裴妙荣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64 分类号: A61K35/64;A61K36/235;A61K36/9066;A61K9/20;A61K47/46;A61J3/06;A61P39/00;A61P1/14;A61P1/00;A61P43/00;A61P15/00;A61P1/08;A61P27/16;A61K35/57
代理公司: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代理人: 温霞云
地址: 046100 山西*** 国省代码: 山西;1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去除 腥臭 脾肾两助丸 及其 生产工艺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及其生产工艺,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该生产工艺,包括如下要点:预处理土鳖虫时用流动水清洗;再将方剂中的一部分盐小茴香与清洗后的土鳖虫混合灭菌,另一部分盐小茴香单独灭菌,土鳖虫的腥臭味明显减轻,小茴香口味较柔和,风味得到显著改善。控制药品干燥的温度和时间,尽可能保留小茴香中的有效成分和呈香物质;控制炼蜜程度,保证药蜜质量比为10:13,保证炼蜜的水分含量在20%~22%之间。这样的脾肾两助丸成品土鳖虫的腥臭味大大减少,更容易入口;同时药效成分损失较低,且药丸软硬适中、不易变形、甜度适中,咀嚼后易吞咽,口感得到明显的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具体为一种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脾肾两助丸由明末清初名医傅山创制,由党参、白术、鸡内金(炒)、川芎、山茱萸、补骨脂等30味中药材组成,具有补脾益气、滋补肝肾的功效,本品为黑褐色大蜜丸,味甜微酸,常用于脾肾虚弱而致的肢体倦怠,气虚无力,不思饮食,胃脘痞闷,腰膝疲软,梦遗滑精,头晕耳鸣。根据临床用药反馈,由于其中含有鸡内金、土鳖虫等动物药,不少患者对其腥臭味无法接受,甚至造成呕吐。

脾肾两助丸中的动物药材包括土鳖虫和鸡内金。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肫,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气微腥,味微苦,鸡内金经炒制后其腥气大幅降低,对口感影响不大;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气腥臭,味微咸,因此土鳖虫是脾肾两助丸成品腥味的主要来源。

传统的动物药腥臭味的掩盖主要有炮制法,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药材自身的性质及临床用药需求,常采用酒炙、醋炙、麸炒等方法加以炮制,可矫正药材的特殊气味及不良口感,同时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同时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传统的炮制方法对去腥矫臭有一定作用,但对于腥臭气味较重的动物药效果不佳。

因此,掩盖土鳖虫的腥臭气味,提升脾肾两助丸的口感,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及其生产工艺,解决了当前脾肾两助丸工艺技术造成的成品腥臭味强烈,影响患者服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经过以下方式处理获得:方剂中的土鳖虫在入药前用水冲洗,取50%~75%质量份的盐小茴香与土鳖虫混合,另有25%~50%质量份的盐小茴香,两组分别灭菌后与方剂中的其他原料混合。

还提供了一种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的生产工艺,以获得去除腥臭味的脾肾两助丸,包括如下操作:

将鸡内金清炒后入药,用流动水清洗土鳖虫;方剂中的盐小茴香用量的50%~75%质量份与清洗后的土鳖虫混合灭菌,剩余25%~50%质量份的盐小茴香单独灭菌;将经过上述处理的鸡内金、土鳖虫和盐小茴香混合,再加入方剂中剩余的其他原料,制成饮片后摊薄,进行4~6小时的干燥处理,将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保证药蜜质量比控制在10:12~10:13,且炼蜜中的水分含量为20%~22%。

脾肾两助丸中产生腥臭味的源头主要是动物药,对于鸡内金和土鳖虫单独进行处理更加有针对性。采用炒制操作、清洗以及用药方中本来就含有的小茴香进行处理,对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可以降至较小的程度,而且操作较为简单,无需增加过多的制造成本。同时,在后续的干燥处理和炼蜜过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对影响药丸软硬的水分含量进行控制,从而让药丸的丸体结构疏松、食用时不粘牙。

优选的,流动水对土鳖虫的冲洗时间为10分钟。控制对土鳖虫的冲洗时间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土鳖虫清洗干净,防止其上的杂物影响最终制成药丸的口感,另一方面冲洗时间不宜过长,保证土鳖虫本身药效成分流失程度较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6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