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由沉墙基础组成的地下建筑的施工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26335.1 | 申请日: | 2021-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树生 |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E02D15/08;E02D5/20;E02D7/26;E04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墙基 组成 地下 建筑 施工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由沉墙基础组成的地下建筑的施工法,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位于地下的建筑包括沉墙基础、槽桩、顶板、底板、连接体和施工装置,沉墙基础就是建筑的墙下条形基础、地下连续墙和结构外墙三墙合一的在地面完成施工后,不挖基坑直接下沉到位的外墙,相邻的外墙通过槽桩连接,相邻的槽桩和外墙是先完成槽桩的施工后,再在地面上直接进行外墙的沉墙施工,施工装置包括墙施工装置和沉桩装置,吊挂装置吊挂外墙,底部挖掘装置挖掘外墙底部的岩土,已挖掘的岩土通过出土槽进行出土,外墙下沉至设定的位置,清理出土槽中的岩土,浇筑连接体,再进行后续施工,直至完成建筑的全部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用于由沉墙基础组成的地下建筑的施工法。
背景技术
现有大型地下建筑物用明挖法施工较多,明挖法需要先开挖基坑做支护和降水,然后在基坑内浇筑或者装配地下建筑,工艺复杂,成本昂贵,施工周期长,而且对周边的高层建筑有较大的。
现有地下建筑整体下沉,靠自重下沉,自身的重量全部压在底部链刀上,链刀易断且驱动功率大大增加;下降易产生倾斜,很难纠偏;不能控制下降速度即进刀量,下沉速度完成处于失控状态,刀头容易磨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由沉墙基础组成的地下建筑的施工法,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位于地下的建筑包括沉墙基础、槽桩、顶板、底板、连接体和施工装置,沉墙基础就是建筑的墙下条形基础、地下连续墙和结构外墙三墙合一的在地面完成施工后,不挖基坑直接下沉到位的外墙,相邻的外墙通过槽桩连接,相邻的槽桩和外墙是先完成槽桩的施工后,再在地面上直接进行外墙的沉墙施工,施工装置包括墙施工装置和沉桩装置,墙施工装置包括底部挖掘装置和位于外墙顶部的吊挂装置,沉墙施工时,吊挂装置吊挂外墙,底部挖掘装置挖掘外墙底部的岩土,槽桩上部的截面包括出土槽,出土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外墙两端的厚度,外墙的两端嵌入出土槽中,已挖掘的岩土通过出土槽进行出土,外墙下沉至设定的位置,清理出土槽中的岩土,浇筑连接体,再进行后续施工,直至完成建筑的全部施工。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沉桩装置包括机架、压桩装置、桩外钻机和出土管,槽桩的底部包括出土管的定位孔和桩底斜锥面,出土管位于槽桩外的出土槽内,桩外钻机的钻杆位于出土管内,位于钻杆底部的钻具伸出出土管,沉桩时,压桩装置将槽桩压入下方,桩底斜锥面将下方的岩土挤向钻具,桩外钻机通过出土管将底部的岩土送至上方。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底部挖掘装置包括水力挖掘装置,水力挖掘装置包括冲刷装置和泵送装置,冲刷装置包括位于外墙底部的管路架,通过吊挂装置将外墙处于悬挂状态下,启动泵送装置,外墙底部的冲刷装置挖掘岩土,已挖掘的岩土通过出土槽输送至上方,实现外墙的下沉作业。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外墙的两端包括横向凸台,横向凸台的底部包括墙角斜锥面,沉墙时,墙角斜锥面将下方的岩土挤向中间,被底部挖掘装置送出,出土槽包括用于与外墙嵌合的C型槽,C型槽的最大宽度大于或等于横向凸台处外墙的厚度;墙施工装置包括模板,外墙是在模板内浇筑而成的,外墙的施工法包括采用边浇筑边下沉的施工A法、和采用完成全部浇筑后再下沉的施工B法。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建筑是地下隧道,地下隧道的施工区域在纵向包括桩施工段、外墙施工段、支护施工段、挖掘段、底板施工段和顶板施工段,施工装置包括临时支护,建筑的施工是按各施工段顺序进行流水作业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1)在桩施工段完成槽桩的施工;
2)在外墙施工段:完成外墙的施工;吊挂装置吊挂外墙,缓慢下降;底部挖掘装置挖掘外墙底部的岩土;已挖掘的岩土通过出土槽进行出土;外墙下沉至设定的位置;
3)在支护施工段完成临时支护的施工;
4)在挖掘段完成外墙内全部岩土的挖掘;
5)在底板施工段完成底板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树生,未经王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6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