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框基础及其地面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26216.6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64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树生 |
主分类号: | E02D29/055 | 分类号: | E02D29/055;E04B1/00;E02D15/08;E02F3/08;E02F3/14;E02D27/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 及其 地面 预制 装备 下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沉框基础及其地面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施工现场包括地下室、移动式的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地下室包括沉框基础,沉框基础由若干沉墙基础组成,沉墙基础就是集地下室的墙下条形基础、地下连续墙和结构外墙三墙合一的墙,墙通过预制装备在地面上完成浇筑,利用下沉装置不挖基坑直接整体下沉至设计深度,墙包括钢筋笼;预制装备包括模板装置,预制墙时,在待施工的沉框基础的水平位置上方的地面上安装模板装置,下沉装置包括链刀挖掘装置和位于沉框基础顶部的吊挂装置,链刀挖掘装置挖掘墙底部的岩土,链刀包括链条和安装在链条上挖掘岩土的刀,链条在导轨上运行,链刀通过顶架包络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沉框基础及其地面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大型地下建筑物用明挖法施工较多,明挖法需要先开挖基坑做支护和降水,然后在基坑内浇筑或者装配地下建筑,工艺复杂,成本昂贵,施工周期长,而且对周边的高层建筑有较大的。
现有地下建筑整体下沉,靠自重下沉,自身的重量全部压在底部链刀上,链刀易断且驱动功率大大增加;下降易产生倾斜,很难纠偏;不能控制下降速度即进刀量,下沉速度完成处于失控状态,刀头容易磨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沉框基础及其地面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施工现场包括地下室、移动式的预制装备和下沉装置,地下室包括沉框基础,沉框基础由若干沉墙基础组成,沉墙基础就是集地下室的墙下条形基础、地下连续墙和结构外墙三墙合一的墙,墙通过预制装备在地面上完成浇筑,利用下沉装置不挖基坑直接整体下沉至设计深度,墙包括钢筋笼;预制装备包括模板装置,预制墙时,在待施工的沉框基础的水平位置上方的地面上安装模板装置,将钢筋笼放置在模板装置内,或先放置钢筋笼再安装模板装置,再浇筑混凝土;下沉装置包括链刀挖掘装置和位于沉框基础顶部的吊挂装置,链刀挖掘装置挖掘墙底部的岩土,包括链刀、顶架和导轨,链刀包括链条和安装在链条上挖掘岩土的刀,链条在导轨上运行,链刀通过顶架包络墙;沉墙施工时,吊挂装置吊挂顶架和墙,墙底部的链刀挖掘岩土,由下往上运行的链刀将已挖掘的岩土输送至上方,沉框基础随之下沉,下沉到位后,抽出链刀,完成沉框基础的施工。
所述的模板装置包括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侧模板、端模板和底模板分别位于墙的两侧、两端和底部。
所述的钢筋笼包括U型导轨,U型导轨是导轨的组成部分,U型导轨位于墙的底部和两侧,同时也是端模板和底模板为一体结构的端底模板。
所述的沉框基础包括笺基,笺基就是地下室的底板,笺基是沉框基础下沉至设计位置,挖去地下室内的岩土后再施工的。
所述的墙在笺基相连部位包括盒槽,盒槽内有部分钢筋笼,包括盒盖,墙下沉到位后,去除盒盖,将笺基的钢筋笼四周与盒槽内的钢筋笼焊接成整体后,再浇筑笺基,使混凝土充满盒槽的空间。
所述的预制装备包括支承板、底座和支撑杆,模板装置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支承板固定于地面,位于墙的两侧,底座固定于支承板上,包括固定接口,支撑杆包括底端和顶端,底端与固定接口连接,顶端与模板装置连接。
所述的吊挂装置包括钢绞线液压升降千斤顶,钢绞线液压升降千斤顶采用穿芯式结构液压提升器作为升降机具,液压升降器两端的楔形锚具具有单向自锁作用,当锚具工作时,会自动锁紧钢绞线,锚具不工作时,放开钢绞线,钢绞线可上下活动,若干钢绞线液压升降千斤顶是同步缓慢升降的,墙是在悬挂状态下下沉的。由于其自身的巨大自重,难以产生偏移;墙在进行沉墙施工时,是通过控制吊挂装置的下降速度来满足不同的地质条件。
所述的地下室施工的主要步骤如下:
1)在施工现场沉框基础水平位置的上方,完成支承板和底座的安装;
2)将钢筋笼搁在底座上,两侧模板的底部与底座固连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树生,未经王树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62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