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防污减阻材料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224860.X 申请日: 2021-10-21
公开(公告)号: CN113956521B 公开(公告)日: 2022-12-13
发明(设计)人: 郑纪勇;杨兴杰;蔺存国;张金伟;邱峥辉;孙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J7/00 分类号: C08J7/00;C08L55/02;C23C18/20;C23C18/40;C23C28/02;C25D3/38;C25D5/02
代理公司: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代理人: 白莹;于正河
地址: 26607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疏水 防污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海洋防污减阻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仿生多级结构的超疏水防污减阻材料制备方法,借鉴仿生小槐叶萍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设计超疏水防污减阻材料的结构、尺寸,首先,采用树脂或橡胶等高分子原料通过包括3D微纳打印、模板压印、精密机械加工、精密微电铸和精密微电解的方法制备仿生“爪形”结构基体,然后,用化学镀与电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体表面进行金属化并形成“毫米‑微米‑纳米”的多级结构,最后,利用长链烷酸浸泡法使其具有疏水特性;其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可用于海洋船体、水下航行器等外表面,微纳米结构与长链烷酸的疏水性的共同作用,使其在水中可形成空气层,达到超疏水效果,进而实现防污和减阻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防污减阻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多级结构的超疏水防污减阻材料制备方法,基于小槐叶萍叶片表面微观结构制备“毫微纳米”超疏水防污减阻材料。

背景技术:

海洋船舶航行面临生物污损和水下摩擦阻力的问题,对船体表面进行防污减阻处理是避免生物污损危害,节省燃油消耗的重要措施。超疏水材料是开发防污减阻材料的重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荷叶表面的自清洁超疏水效应被发现后,超疏水材料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中,与此同时,对各种动植物表面的仿生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超疏水表面指的是由微纳米结构与低表面能化合物共同构成的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低于10°的表面。

通过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及模板翻印方法可制备超疏水材料。例如,中国专利201910759067.6公开的一种自修复超疏水涂料,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如下组分:自修复高分子10-30%;高分子复合凝胶5-50%;聚苯乙烯粉末5-30%;溶剂20-70%;助剂3-10%,其中,所述自修复高分子包括如下原料成分:聚醚多元醇、羟基硅橡胶、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3,3'-二硝基二苯二硫醚;所述高分子复合凝胶包括如下原料成分:纳米二氧化硅、多巴胺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自修复超疏水涂料的疏水界面由聚苯乙烯微球和纳米二氧化硅基高分子复合凝胶构成,具有微纳双结构,能有效对大、小水滴进行疏水。中国专利201710733098.5公开的一种自修复超疏水减阻弹性体薄膜制备方法,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弹性体或聚氨酯弹性体制备具有鲨鱼皮表面沟槽结构的弹性体,利用聚丙烯酰胺-聚氟烷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在弹性体表面形成类似荷叶表面微纳结构。

利用激光加工办法也是可以制备超疏水材料的。例如,中国专利202110276386.9公开了基于飞秒激光和温控时效综合调控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先采用纯铝或2024铝合金基底作为加工对象;然后搭建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光学系统,利用集成控制系统调控飞秒激光器输出高斯激光,将纯铝或2024铝合金基底固定于剪式升降台加工位点上,通过集成控制系统控制飞秒激光器和二轴扫描振镜系统综合调控激光重复频率等参数,以交叉扫描的方式获得实现超疏水功能性表面的微纳多级复合阵列结构;在获得微纳多级复合阵列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调节温度和温控时效时间以实现低表面能修饰,实现纯铝或2024铝合金超疏水极端浸润性功能表面的制备。

利用硅氧烷偶联剂改性表面也是实现超疏水功能的手段之一。力图,中国专利202110302041.6提供了一种超疏水纺织品及其制备方法,超疏水纺织品包括织物层以及功能层,功能层由硅氧烷偶联剂改性过的纳米颗粒和低表面能的低分子量硅油组成;超疏水纺织品的制备方法如下:通过硅氧烷偶联剂改性纳米材料提高其分散稳定性与纺织品之间的结合牢度,将不同粒径的纳米材料整理到纺织品表面,在纺织品表面构筑微纳米粗糙结构,然后利用羟基活性基团将低分子量的线性体硅油接枝到纳米材料表面,得到性质稳定的超疏水纺织品。

上述专利均属于超疏水材料,但材料种类和制备方法差别很大,并且结构往往比较单一,难以直接作为防污和减阻材料使用,而且在海水下环境也难以长期维持超疏水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48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