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试剂盒及其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20526.7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3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成晶;陈超;马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58 | 分类号: | G01N33/558;G01N33/68;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黄燕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目标 抗体 微球偶联 效率 试剂盒 及其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试剂盒及其方法和应用,涉及免疫层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检测抗体与微球的偶联物加入上清液形成待测物,捕获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后剩余的目标抗体,然后采用免疫层析试纸对待测物进行检测,检测线捕获微球、检测抗体和目标抗体形成的复合物;质控线能够捕获微球与检测抗体偶联后形成的偶联物,通过对检测线以及质控线的检测,能够获取上清液中剩余目标抗体的量,从而获得目标抗体与微球的偶联效率。采用该方法用于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精准度好的优点,为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层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试剂盒及其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免疫侧向流层析技术基于免疫学原理设计,应用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通过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对待测物质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其原理主要是:以微球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检测对象反应后,再与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等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配体进行结合,形成线或斑点,借助特定的仪器,通过对这些线或者斑点读取或测量,从而实现对待检测标志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
其中,将抗原或抗体标记到微球上这一步骤通常采用化学偶联的方式,即利用EDC和NHS或Sulfo-NHS作为交联剂,将抗原或抗体交联到微球上。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活化微球,第二步加入抗体进行交联,这种方式偶联效率高、偶联的最终产物可控且稳定,但是通常步骤繁多、耗时较长、对反应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且影响最终偶联效率的因素众多。因此需要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抗体偶联到微球上这一步骤进行监测。
传统的方法是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或蛋白质定量方法(如Bradford、BCA法等)对偶联后上清里的残留抗体进行检测,以评估抗体偶联到微球上的效率。ELISA法检测上清中的残留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耗时长、操作繁琐、影响因素多。而Bradford法测定不同蛋白质时偏差较大;BCA法检测蛋白质检测灵敏度不高,耗时长。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高灵敏的检测抗体微球偶联效率的方法。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体与微球的偶联效率的检测方法以及免疫层析试纸的相关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试剂盒,其包括免疫层析试纸、微球以及检测抗体。所述检测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所述目标抗体;所述免疫层析试纸包括有硝酸纤维膜,所述硝酸纤维膜上固定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检测线上包被有用于结合所述目标抗体的检测线抗体或抗原,所述质控线上包被有用于结合所述检测抗体的质控线抗体或抗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目标抗体与微球的偶联效率的方法,其包括采用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试剂盒对目标抗体与微球的偶联效率进行检测。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检测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试剂盒在免疫层析检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检测抗体与微球的偶联物加入上清液形成待测物中,捕获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后剩余的目标抗体,然后采用免疫层析试纸对待测物进行信号检测,免疫层析试纸的检测线上固定有能捕获目标抗体的抗体或抗原,其能够捕获微球、检测抗体和目标抗体形成的复合物;质控线上固定有能够捕获检测抗体的抗体或抗原,其能够捕获微球与检测抗体偶联后形成的偶联物,通过对检测线以及质控线的检测,能够获取上清液中剩余目标抗体的量,从而获得目标抗体与微球的偶联效率。
采用该方法用于目标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精准度好的优点,为抗体与微球偶联效率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瑞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205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升机旋翼厚度噪声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塑料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