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件产品成熟度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9698.2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3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罗银;徐天昊;陈钦丽;王强;黄晓昆;廖晗;陈奂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G06F11/36;G06F17/16;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罗平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件产品 成熟度 评估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软件产品成熟度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软件产品的所有评估指标及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根据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获取目标判断矩阵;根据目标判断矩阵,确定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每一子评估指标的权重;获取基于每一子评估指标对软件产品进行成熟度评价的分数,根据每一子评估指标的分数及权重,确定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分;根据预设等级标准,确定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分所对应的等级。聚焦于软件产品本身的完整性、响应性、安稳性及适用性,从而能更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软件产品的成熟度,使得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件产品成熟度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及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和发展,软件在人类社会的工作、休闲、生产及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更可信地应用软件,人们开始关注软件的运行过程是否稳定、性能水平是否达标、安全方面是否存在隐患及操作使用是否方便等。为评估软件产品水平,国内外一些组织和机构也先后提出了如软件质量模型、软件成熟度等概念以及软件质量度量、软件质量评价等评价方法,以帮助评估、提升及改进软件。
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软件成熟度模型对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进行评估,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软件成熟度模型关注过程,如设计过程、开发过程、组织过程及管理过程等,存在容易忽略软件产品本身的成熟度如何正确考量及表征不足的问题,导致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估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估结果准确性的一种软件产品成熟度评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软件产品成熟度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软件产品的所有评估指标及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其中,所有评估指标包括产品完整性指标、产品响应性指标、产品安稳性指标及产品适应性指标;产品完整性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包括文档完整性指标、程序完整性指标及数据完整性指标;产品响应性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包括正常处理指标及异常处理指标;产品安稳性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包括运行稳定性指标、无自害性指标及无他害性指标;产品适应性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包括环境适应性指标、可扩展性指标及可用性指标;
根据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获取目标判断矩阵;
根据目标判断矩阵,确定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每一子评估指标的权重;
获取基于每一子评估指标对软件产品进行成熟度评价的分数,根据每一子评估指标的分数及权重,确定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分;
根据预设等级标准,确定软件产品的成熟度评分所对应的等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获取目标判断矩阵,包括:
分别根据每一评估指标包含的所有子评估指标,建立每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
对于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对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判断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若小于,则将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作为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目标判断矩阵;
若不小于,则更新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中的数值,并再对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重复上述更新及一致性检验的过程,直至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小于预设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对任一评估指标对应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96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