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泄漏导孔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16491.X | 申请日: | 2021-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梁向阳;孙宇平;夏均贵;孙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45/04 | 分类号: | F04B45/04;F04B4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孔祥玲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膜 压缩机 泄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泄漏导孔装置,包括隔膜压缩机的气盘和油盘,所述气盘与所述油盘之间设有膜片以及膜头泄漏汇聚槽,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设有气盘密封圈,在所述气盘一侧设有气盘泄漏汇聚槽,所述气盘泄漏汇聚槽通过导孔与气盘泄漏接口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气盘泄漏汇聚槽与导孔,当气盘密封圈产生泄漏时,压力直接通过气盘泄漏汇聚槽与导孔释放到气盘泄漏接口处,此处可以直接排放到安全处,或者返回到压缩机的进气管路,避免泄漏气体去往膜头检测接口处,从而避免了因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导致停机对生产的影响,大幅度延长了隔膜压缩机膜头的维修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隔膜压缩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泄漏导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隔膜压缩机的膜头密封普遍采用了3圈1槽的方式,即1道气盘密封圈、1道油盘密封圈、1道外侧密封圈以及1道泄漏汇聚槽,当气盘密封圈、油盘密封圈或者油气侧膜片的任意一张膜片有破损时,带压气体或者带压液压油都将泄漏,通过泄漏汇聚槽汇集到膜头检测接口处,通过压力仪表探测泄漏故障,及时报警或紧急停机。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当压缩机长时间运行或者运行工况不稳定时,膜头内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特别是小分子的气体,如氢气)很容易透过气盘密封圈,产生气体偶发泄漏,造成泄漏检测的压力仪表报警停机。当拆检压缩机的膜头时,发现膜片及密封圈均无明显损坏,但停机检修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拆卸膜头造成了大量的人工工时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泄漏导孔装置,避免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停机对生产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隔膜压缩机气侧泄漏导孔装置,包括隔膜压缩机的气盘和油盘,所述气盘与所述油盘之间设有膜片以及膜头泄漏汇聚槽,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设有气盘密封圈,在所述气盘一侧设有气盘泄漏汇聚槽,所述气盘泄漏汇聚槽通过导孔与气盘泄漏接口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膜头泄漏汇聚槽连通所述气盘和油盘与所述膜片的接触面,所述膜头泄漏汇聚槽通过导流通道与膜头检测接口连通。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气盘与所述膜片之间的接触面还设有检测隔离密封圈,所述检测隔离密封圈位于所述气盘泄漏汇聚槽与膜头泄漏汇聚槽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气盘密封圈与所述检测隔离密封圈是断面结构和尺寸相同的O型密封圈。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测隔离密封圈与所述气盘泄漏汇聚槽之间的径向间隔为D=12mm。
进一步的是,所述导孔包括径向导孔和轴向导孔,所述径向导孔连通所述气盘泄漏接口,所述轴向导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气盘泄漏汇聚槽和所述径向导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隔膜压缩机气侧泄漏导孔装置,通过设置气盘泄漏汇聚槽与导孔,当气盘密封圈产生泄漏时,压力直接通过气盘泄漏汇聚槽与导孔释放到气盘泄漏接口处,此处可以直接排放到安全处,或者返回到压缩机的进气管路,避免泄漏气体去往膜头检测接口处,从而避免了因气盘密封圈偶发泄漏产生的误报警及导致停机对生产的影响,使隔膜压缩机保持正常运行,大幅度延长了隔膜压缩机膜头的维修周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图1和图2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中:1、气盘;2、油盘;3、膜片;4、气盘密封圈;5、油盘密封圈;6、外侧密封圈;7、膜头泄漏汇聚槽;8、膜头检测接口;9、气盘泄漏汇聚槽;10、气盘泄漏接口;11a、径向导孔;11b、轴向导孔;12、压力传感器;13、检测隔离密封圈;14、单向阀;15、手动阀;16a、隔膜压缩机进气管路;16b、隔膜压缩机排气管路;17、压力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64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