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钢纤维剪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5078.1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6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田县致泰钢纤维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诺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7 | 代理人: | 边鹏 |
地址: | 064102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型钢 纤维 剪切 装置 | ||
1.一种复合型钢纤维剪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力输出件,所述动力输出件包括基座、动力件、变速件、第一变速输出件和第二变速输出件,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变速件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变速输出件和所述第二变速输出件均设置在所述变速件上;
剪切件,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件上,所述剪切件包括第一剪切件和第二剪切件,所述第一剪切件和所述第二剪切件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压型件,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件上,所述压型件包括第一压型件和第二压型件,所述第一压型件和所述第二压型件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送料件,其设置在所述动力输出件上,所述送料件包括第一送料件和第二送料件,所述第一送料件和所述第二送料件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其中:所述第一变速输出件、所述第一剪切件、所述第一压型件和所述第一送料件构成一条金属钢纤维生产线;所述第二变速输出件、所述第二剪切件、所述第二压型件和所述第二送料件构成另一条金属钢纤维生产线;所述动力件包括动力电机和动力齿轮,所述动力电机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动力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动力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变速件包括变速箱和变速输入件,所述变速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变速输入件包括输入转轴、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第三输入齿轮、第四输入齿轮和第五输入齿轮,所述输入转轴贯穿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入转轴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一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输入齿轮、所述第三输入齿轮、所述第四输入齿轮和所述第五输入齿轮逐一顺序等间距固定套装在所述输入转轴上,并且随所述输入转轴转动而转动;所述第一变速输出件包括低速变速件、高速变速件和继动输出件,所述低速变速件和所述高速变速件均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所述继动输出件设置在所述高速变速件上;所述低速变速件包括低速转轴、低速第一齿轮、低速第二齿轮和第一调速输出件,所述低速转轴呈管状,所述低速转轴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调速长条贯穿孔,所述低速转轴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所述低速第一齿轮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齿牙,所述低速第二齿轮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齿牙,所述低速第一齿轮内圈嵌装有第一轴承,所述低速第二齿轮内圈嵌装有第二轴承,所述低速第一齿轮和所述低速第二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调速长条贯穿孔两端的所述低速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一齿牙与所述第二齿牙相向,同时所述低速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啮合,所述低速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调速输出件包括第一调速固定管、第一调速转轴、第一调速随动件、第一磁力线圈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调速固定管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复位圆环板,所述第一调速固定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所述第一调速转轴一端套装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内圈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调速转轴一端设置的第一滑槽配合,所述第一调速转轴通过所述第三轴承嵌装在所述第一调速固定管另一端面上;所述第一调速随动件包括第一随动杆和第一随动盘,所述第一随动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调速转轴上,所述第一随动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速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一随动盘呈圆环板状,所述第一随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一随动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随动盘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随动齿牙,所述第一随动盘另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随动齿牙;所述第一磁力线圈固定嵌装在所述第一调速固定管内;两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串联嵌装在所述第一调速固定管内,所述第一调速转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二复位圆环板,并且所述第二复位圆环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复位圆环板两端面均设置有第一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二复位圆环板两端面通过所述第一推力球轴承与两个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高速变速件包括高速转轴、高速第一齿轮、高速第二齿轮和第二调速输出件,所述高速转轴呈管状,所述高速转轴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调速长条贯穿孔,所述高速转轴一端贯穿设置在所述变速箱内,所述高速转轴另一端通过第四轴承嵌装在所述低速转轴另一端管内;所述高速第一齿轮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三齿牙,所述高速第二齿轮一端面上设置有第四齿牙,所述高速第一齿轮内圈嵌装有第五轴承,所述高速第二齿轮内圈嵌装有第六轴承,所述高速第一齿轮和所述高速第二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分别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调速长条贯穿孔两端的所述高速转轴上,并且所述第三齿牙与所述第四齿牙相向,同时所述高速第一齿轮与所述第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高速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五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调速输出件包括第二调速固定管、第二调速转轴、第二调速随动件、第二磁力线圈和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调速固定管内设置有第三复位圆环板和第四复位圆环板,所述第二调速固定管一端设置在所述变速箱上,所述第二调速转轴通过内腔嵌装的第七轴承套装在所述第一调速转轴外;所述第二调速随动件包括第二随动杆和第二随动盘,所述第二随动杆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调速转轴上,所述第二随动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调速长条贯穿孔,所述第二随动盘设置在所述第二随动杆另一端上,所述第二随动盘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三随动齿牙,所述第二随动盘另一端面上设置有第四随动齿牙;所述第二磁力线圈嵌装在所述第二调速固定管内,所述第二磁力线圈内圈的所述第二调速转轴外壁上设置有永磁铁;两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串联嵌装在所述第三复位圆环板和所述第四复位圆环板之间,所述第二调速转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五复位圆环板,并且所述第五复位圆环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之间,并且所述第五复位圆环板两端面均设置有第二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五复位圆环板两端面通过所述第二推力球轴承与两个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第二变速输出件包括第二继动杆、第六输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继动杆一端贯穿所述变速箱,所述第六输入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继动杆一端上,并且所述第六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继动杆上;所述继动输出件包括继动管、第一锥齿轮和第一继动杆,所述继动管一端管内呈阶梯孔状,所述继动管内的大直径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继动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滑槽套装在所述第二调速转轴另一端外壁上设置的第二滑块上;所述继动管内的小直径孔内壁上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继动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滑槽套装在所述第一调速转轴另一端外壁上设置的第三滑块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底面固定设置在所述继动管另一端上,所述第一继动杆一端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锥齿轮顶面上;所述第一压型件包括压型座、压型传动件和施压件,所述压型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压型传动件包括压型转动轴、第一压型齿轮、第二压型齿轮和压型传动轮,所述压型转动轴贯穿设置在所述压型座上,所述第一压型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压型转动轴一端上,所述第二压型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一继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二压型齿轮和所述第一压型齿轮啮合;所述压型传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压型转动轴另一端上;所述施压件包括往复摆动杆、往复传动杆、动压板和定压板,所述往复摆动杆靠近一端处通过摆动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压型座上,所述往复摆动杆一端面设置有弧形齿牙,所述往复摆动杆另一端设置有摆动长条贯穿孔,所述摆动长条贯穿孔套在所述压型传动轮上的摆动施力杆上;所述往复传动杆嵌装在所述压型座上的滑动槽内,所述往复传动杆侧面上设置有压缩齿牙,所述压缩齿牙与所述弧形齿牙啮合;所述动压板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往复传动杆一端上;所述定压板水平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压板下方的所述压型座上,所述定压板前端固定设置有剪切垫板;所述第二压型件与所述第一压型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压型件的第二压型齿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二继动杆上,并且所述第二压型件的第二压型齿轮与所述第二压型件的第一压型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田县致泰钢纤维制造有限公司,未经玉田县致泰钢纤维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507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紫外胶区刻写光栅的超声传感器
- 下一篇:烟雾动态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