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受电弓及轨道交通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4294.4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9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许万涛;武丛;邓超月;王长青;谢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18 | 分类号: | B60L5/18;B60L5/20;B60L5/3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性 接触 网集电 装置 受电弓 轨道交通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受电弓及轨道交通车辆,包括主滑板碳条、辅助滑板、弹簧、底板、顶板和托架,其中:所述托架的中部相对于两端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顶板、底板和主滑板碳条;所述顶板与托架中部之间通过多个弹簧弹性连接;所述托架两端的凸起部分与所述主滑板碳条相对应的端部滑动连接,作为辅助滑板受流;所述碳条的底部设置有自动降弓系统金属气管道。本发明受流随网性能佳,尤其适用于架空刚性接触网运行,满足市域轨道列车刚性接触网受流趋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刚性接触网集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受电弓及轨道交通车辆。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随着轨道车辆行业的快速发展,交流刚性接触网受流呈普遍趋势,交流市域轨道车辆不同于动车组“柔性接触网+交流受电弓”及地铁“刚性接触网+直流受电弓”的设计模式,其大多采用“刚柔混合接触网+交流受电弓”的弓网匹配方式,需要同时兼顾轨道车辆的运营特点;但现有的市域线路实际运行数据表明,现有接触网下(特别是新线路)的弓网火花严重,弓网振动剧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受电弓及轨道交通车辆,本发明受流随网性能佳,尤其适用于架空刚性接触网运行,满足市域轨道列车刚性接触网受流趋势。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包括主滑板碳条、辅助滑板、弹簧、底板、顶板和托架,其中:
所述托架的中部相对于两端具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顶板、底板和主滑板碳条;
所述顶板与托架中部之间通过多个弹簧弹性连接;
所述托架两端的凸起部分与所述主滑板碳条相对应的端部滑动连接,作为辅助滑板受流;
所述碳条的底部设置有自动降弓系统金属气管道。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为金属底板。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顶板、弹簧与托架之间一体式焊接连接。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托架为金属托架。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滑板碳条的端部侧面设置有一向外突出的滑块,且所述滑块的底部与底板相连接,所述托架的端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通过滑槽和滑块的连接方式,限制主滑板碳条的纵向偏移。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滑板碳条的中间位置引出有ADD空气软管,所述托架的相应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ADD空气软管通过所述通孔向下穿过托架。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托架的底部呈翼型。具有较好的流线型,气动阻力小,受流随网性能好。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滑板碳条为浸金属材质。硬度略低于接触网线硬度。
一种受电弓,其弓角上设置有上述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
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托架的两端与弓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包括上述受电弓或上述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刚性接触网集电装置,利用导电的弹簧保证碳条的安装结构强度,减缓弓网振动,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确保从接触网可靠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42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动降噪装置和吸油烟机
- 下一篇:防摔护理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