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户外救生旋转软梯和户外救生旋转软梯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3063.1 | 申请日: | 202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罗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楷 |
主分类号: | E06C1/56 | 分类号: | E06C1/56;E06C7/00;E06C7/08;E06C7/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户外 救生 旋转 软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外救生旋转软梯以及户外救生旋转软梯组,包括顶部支架、顶部支架固定装置、中心吊索、外延吊索、踏板;顶部支架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固定装置上,中心吊索与外延吊索的顶部均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上,中心吊索与外延吊索均竖直悬挂在顶部支架的下方;踏板为扇形踏板,踏板的圆心侧与中心吊索固定连接,踏板的圆周侧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外延吊索上,相邻两个踏板圆周侧的不同侧固定连接在同一根外延吊索上,多个踏板按上下螺旋形均匀分布设置。本发明通过设置柔性的吊索以及固定在吊索之间的呈螺旋形上下布置的踏板实现使用者在软梯内步行上下走动。本发明属于梯子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救生旋转软梯和户外救生旋转软梯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户外探险与救援领域,如果涉及到悬崖溶洞等探险者或者救援人员无法直接下探的情况时,一般会运用折叠软梯或者攀岩绳辅助进行向下攀爬的操作。
而现有的折叠软梯多为尼龙制成的H形直梯,在遇到尖锐山体时折叠软梯可能存在被割破的风险,同时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在爬折叠软梯时由于软梯容易贴合在山体上,普通人需要谨慎的寻找着力点,因此在攀爬速度缓慢的同时还极具风险,通常需要与安全绳配合使用。
而攀岩绳则更是只有专业人员才可以使用的专业设备,普通人无法通过攀岩绳轻易进行上下攀登的操作同时极具风险。
因此,市面上缺少一种普通人不用经过训练便可使用的供人员在各种户外环境进行上下判断的梯子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且可折叠的户外救生旋转软梯以及通过多个户外救生旋转软梯拼合形成的户外救生旋转软梯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户外救生旋转软梯,包括顶部支架、顶部支架固定装置、中心吊索、外延吊索、踏板;顶部支架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固定装置上,中心吊索的顶部固定连接在顶部支架中心,多根外延吊索在顶部支架上圆周均布,外延吊索的顶部与顶部支架固定连接,中心吊索与外延吊索均竖直悬挂在顶部支架的下方,中心吊索与外延吊索均为柔性吊索;踏板为扇形踏板,踏板的圆心侧与中心吊索固定连接,踏板的圆周侧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相邻两个外延吊索上,相邻两个踏板圆周侧的不同侧固定连接在同一根外延吊索上,多个踏板按上下螺旋形均匀分布设置。采用这种结构后,踏板呈螺旋形上下排布在多根柔性吊索组成的空间内,使用者可以通过踏板较轻易的进行上下走动;同时使得在不使用时踏板和柔性吊索可以折叠成较薄的圆饼形结构,在方便携带的同时也易于展开供人员进行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踏板为圆心侧设置为平角的扇形板件,在踏板的圆心侧平角处设置有一个固定孔,在踏板的圆周侧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固定孔,在中心吊索与外延吊索的对应位置上均设置有带扣件的绳结,踏板通过固定孔固定在扣件上。采用这种结构后,踏板通过三个端点出的固定孔固定在中心吊索与外延吊索之间,保证了踏板在旋转软梯中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使用者可以在踏板上进行逐级走动。
作为一种优选,顶部支架包括环形框架、中心支撑件,中心支撑件为与环形框架同圆心的十字构件,中心支撑件与环形框架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固定连接,中心吊索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中心支撑件上,外延吊索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环形框架上。采用这种结构后,通过环形框架可以保证一圈外延吊索可以始终保持圆筒形结构、不发生缠绕打结,同时中心支撑件在保证整个顶部支架强度的同时还在十字构件的中心给中心吊索提供了一个固定点位。
作为一种优选,户外救生旋转软梯还包括防护框,防护框为水平设置的圆环形构件,多个防护框上下依次设置在外延吊索的外侧,防护框与外延吊索之间固定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设置在外延吊索外圈的防护框可以给使用者在上下走动中提供一个手扶位;同时防护框与外延吊索进行网格形防护网,可以防止使用者不慎从两个外延吊索之间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楷,未经罗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3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