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11194.6 | 申请日: | 202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6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龙;罗欢;杨旭楠;李宁;陈军;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C02F11/02;C02F3/34;C02F3/02;C02F101/16;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和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廖军才 |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先泥后水 修复 模式 城镇 湖水 生态 方法 | ||
1.一种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用于城镇河湖底泥原位修复与微生态重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污染底泥原位反硝化生物强化,在厌氧环境下高效去除泥水界面的耗氧物质,快速消除底泥黑臭,从而为恢复水体有氧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所述强化是指将SedCaN颗粒与污染底泥接触,从而实现厌氧底泥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削减;所述SedCaN颗粒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利用反硝化液体培养基定向驯化富集土著微生物反硝功能菌群,经风干得到微生物休眠体,制作为微生物菌剂;
(2)将所述微生物菌剂与硝酸盐混合,得到混合物;
(3)将所述混合物与粘合剂和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得到所述SedCaN颗粒;
S2.通过激活好氧活性功能菌群,恢复包括以自然复氧和好氧反应的污染净化过程,进一步全方位消除污染物,引导重构泥-水好氧微生物健康生态系统,其中,安装多廊道功能菌群驯化及撒播设备,利用河道表层底泥和水体,定向驯化土著功能微生物菌群,持续撒播好氧微生物,菌胶团随水流扩散到全涌,逐渐构建水体的好氧微生物生态系统;
其中,步骤S2包括使用微生物驯化散播装置,从而实现有氧微生物生态系统构建,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多廊道主体、泥水泵、污泥泵、导流墙和曝气装置,所述多廊道主体包括泥水分离单元、用于土著微生物的活化和富集的定向驯化单元和驯化后的微生物菌剂投撒的菌种撒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盐包括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钾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与所述硝酸盐的质量比为1:5-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聚乙烯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混合物、所述粘合剂和所述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6-20: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先泥后水”新修复模式的城镇河湖水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a.连续采集污染河湖表层浮泥,初筛后进入泥水分离单元,运用浅层沉淀原理布置挡板组件,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浮泥快速沉降,收集获得高浓度污泥;
b.高浓度污泥与微生物富集培养液加入所述定向驯化单元,调控定向驯化单元,快速富集好氧土著微生物,获得大量活性功能菌胶团;
c.收集所述活性功能菌胶团,进入所述菌种撒播单元进行进一步培养,以提高功能菌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
d.根据水体和表层底泥污染物浓度,调整好氧活性菌胶团投放量,持续撒播,提供长期水质净化的微生物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11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