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10867.6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2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飞;陈乐东;王宏义;郑黎明;郑亦菲;宋少秋;吴健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9/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段盼姣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网络设备 散热 电磁 干扰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若干安置仓,壳体的一侧设有散热板,散热板上具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散热板与安置仓之间均设有滑槽;滑槽内的一端设有弹性件,另一端设有气囊,且弹性件与气囊之间设有滑块,滑块上具有若干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随着滑块的滑动与第一散热孔相通或相错位。该装置不仅实现了网络设备的常规工作需求,还能对各个工作区域进行划分,并实现定点高效降温,保证装置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同时装置还可以根据各个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移差值判断是否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从而不仅可以做到防电磁干扰,还能继续实现装置的高效散热性能。本发明应用于网络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
背景技术
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其种类繁多,且与日俱增。基本的网络设备有: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网桥、路由器、网关、网络接口卡、无线接入点、打印机和调制解调器、光纤收发器、光缆等。电磁干扰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电磁干扰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18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中国发明专利CN202011590095.9公开了一种网络设备用数据传输防电磁干扰装置及其实施方法,包括屏蔽金属外壳、传输连接组件、散热组件和线路仓,利用封闭板将上端的开口处封闭,其中封闭板上设有用于安插线路的槽口,信息数据通过内置导线、线路仓中的传输芯片和传输线路,并最终传输至终端设备,同时线路仓两端的接地线接口与外部的活动板相连,活动板的底面提供用于接地的接地电极,即通过连接接地电极的方式,将内部线路所产生的电磁信号传导至地面,来防止其影响导线内的传输信号质量。但是该发明仅能通过散热元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低,且防电磁干扰效果差。
在实际使用时防电磁干扰需要将内部元器件与外界完全隔离,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对内部元器件的影响,但是同样的当网络设备完全与外界隔离后,其网络设备内部的电气元件的散热效果同步会降低,从而造成电气过热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对网络设备内部进行有效散热,定点散热,同时还能屏蔽电磁干扰,并结合两者智能选择金属壳体最佳的打开状态,提高装置防电磁干扰和散热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若干沿直线间隔排列的安置仓;
相邻的两个所述安置仓之间通过导线孔相通,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与第一个所述安置仓相连的第一接口,另一端设有与最后一个所述安置仓相连的第二接口;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上具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散热板与每一所述安置仓之间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与所述散热板相接,另一侧与对应所述安置仓相接;
所述滑槽内的一端设有弹性件,另一端设有气囊,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气囊之间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具有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随着所述滑块的滑动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相通或相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还包括冷却箱、循环管道与循环泵;
所述冷却箱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所述循环管道均匀的分布在所述壳体正面的内壁上,且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均与所述冷却箱相通,所述循环泵设在所述循环管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及防电磁干扰装置还包括蓄电池、数据处理器、数据分析器、传输线路与数据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0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