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10829.0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6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旷威;申志彬;徐洁;樊自建;周仕明;宋先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赵小龙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固体 推进 长期 应力 压缩 性能 测试 试验装置 | ||
1.一种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机、支撑座以及设在所述支撑座上的单轴加载单元;
所述单轴加载单元包括连接组件、压力测量组件、伸缩组件、第一压头与第二压头,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设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压力测量组件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底端固定相连;
所述伸缩组件的顶端抵接在所述压力测量组件的底端,所述第一压头固定连接在所述伸缩组件的底端,所述第二压头固定设在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第一压头与所述第二压头之间围成能够夹持固体推进剂的夹持腔;
所述伸缩组件具有伸缩的自由度,以调节所述夹持腔内固体推进剂所受的压缩应力,所述相机的镜头朝向所述夹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主体、第一平台、第二平台与第三平台;
所述第一平台、所述第二平台、所述第三平台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在所述主体的侧部,所述第二压头固定设在所述第三平台上,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连接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平台固定相连,所述压力测量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所述伸缩组件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压头固定相连,且所述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螺杆与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杆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压力测量组件相连;
所述固定螺母的数量为两个且均与所述固定螺杆螺纹相连,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螺母抵接在所述第一平台的顶部,另一个所述固定螺母抵接在所述第一平台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测量组件包括力传感器与转换接头,所述力传感器的两端设有同轴的第一连接螺杆与第二连接螺杆;
所述固定螺杆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杆同轴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转换接头为回转体结构,且所述转换接头的顶端设有与所述转换接头同轴的第二螺纹孔;
所述第一连接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相连,所述第二连接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相连;
所述转换接头的底端设有第一沉孔,所述伸缩组件的顶端嵌入所述第一沉孔后与所述转换接头抵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调节丝杆、调节母杆与导向压杆;
所述导向压杆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所述导向压杆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压头固定相连,且所述导向压杆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导向压杆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导向压杆同轴的第二沉孔,所述调节母杆的底端同轴嵌入所述第二沉孔,且所述调节母杆的外侧壁与所述导向压杆的内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调节母杆的顶端设有与所述调节母杆同轴的第三螺纹孔,所述调节丝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相连,所述调节丝杆的顶端与所述压力测量组件抵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丝杆和/或所述调节母杆上设有同轴套设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侧壁沿轴线间隔设有多个驱动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母杆的底端设有同轴的第一锥形槽,所述第二沉孔的孔底设有同轴的第二锥形槽;
所述伸缩组件还包括定位球,当所述调节母杆的底端同轴嵌入所述第二沉孔后,所述定位球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锥形槽,另一端嵌入所述第二锥形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固体推进剂长期低应力压缩蠕变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压杆的底端设有与所述导向压杆同轴的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一压头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接螺杆,所述第三连接螺杆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螺纹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108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