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试剂盒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207911.8 | 申请日: | 202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50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洲;张美英;姚远新;苏小茉;吕红慧;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赵晓丹 |
| 地址: | 1008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诊断 消化系统 肿瘤 分子 标志 试剂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试剂盒,尤其是L3MBTL4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作为分子标志物在制备诊断消化系统肿瘤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通过MSP的方法在胰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中发现L3MBTL4启动子区频繁发生高甲基化,并发现L3MBTL4参与DNA损伤修复的NHEJ通路,L3MBTL4甲基化是CHK1抑制剂结合顺铂等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协同致死标志物。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检测L3MBTL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引物、试剂盒。应用本发明引物、试剂盒来检测L3MBTL4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可作为胰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微小残留病检测等的有力手段,而且,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和推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到10%,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位的致死性肿瘤。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7年数据显示,胰腺癌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位于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就诊时多已进展至晚期,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也较高,部分患者术后早期即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国内数据显示2016-2019年期间3279例胰腺癌切除术后患者,9个月内复发率为45.87%(赵玉沛,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2021).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7)。Groot等分析957例胰腺癌术后患者,51.5%的患者在术后一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Groot,V.P.,et al.,Defining and PredictingEarly Recurrence in 957Patients With Resected Pancreatic DuctalAdenocarcinoma.Ann Surg,2019.269(6):p.1154-1162.)。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2018年全球恶性肿瘤中排名第6位,是第4位肿瘤致死原因。75%-85%的病例的原发性肝癌中为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国是肝癌大国,全球约一半的新发病例发生在中国,每年有30万-40万人死于肝癌。在我国,慢性乙肝-肝硬化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肝脏没有痛觉神经,癌变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少数病人会出现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乏力等,多数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最佳救治机会。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5年总体生存率为35.1%,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据统计,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和因胃癌死亡病例分别居第五位和第四位,其中43.9%发病病例和48.6%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出现腹痛、乏力、消瘦等症状,确诊时多已进展至晚期。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四位。2020年我国食管癌发病人数达32万,死亡人数30万,均占全球的55%左右。食管癌有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分布,我国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提示环境是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食管癌分为鳞癌和腺癌,在我国,90%左右的食管癌为鳞癌。手术是食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多数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发现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寻找可治疗的靶点,对改善上述恶性肿瘤的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79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