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202552.7 | 申请日: | 2021-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3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娟;倪海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6;A61P35/00;A61P3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吴频梅 |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一种肿瘤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一种抗肿瘤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药组成:黄芪20‑60份、土茯苓12‑36份、白头翁15‑45份、黄柏12‑36份、黄连6‑18份、秦皮12‑36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配伍科学合理,药理活性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低并具有抗肿瘤活性,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发现其对人淋巴瘤细胞、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胃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结肠癌细胞、食管癌细胞、成骨肉瘤细胞、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卵巢癌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肝癌细胞、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等亦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一种肿瘤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恶性淋巴瘤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虽然,利妥昔单抗显著改善了DLBCL的疗效及预后,但大量的研究表明,结外受累仍然是靶向治疗时代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因素,而原发于中枢、睾丸等部位的DLBCL预后更差。DLBCL目前尚无统一或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单克隆抗体、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等联合治疗。外科手术在早期诊断及治疗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免疫化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尚未能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及预后。如何提高DLBCL患者疗效,改善这类患者生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具有减毒增效提高化疗耐受性等方面的优势。从中医药宝库中发掘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新药是非常重要而宝贵的途径,在中药制剂中寻找新的有效治疗靶点以及靶向药物,以期降低高强度化疗的毒副作用,增加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DLBCL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增殖、分化以及化疗敏感性等,这些信号通路已经被证实与DLBCL的预后紧密相关,相关的靶向药物也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这些信号通路包括:BCR,NF-κB,PI3K-Akt-mTOR,JAK-STAT,Wnt/β-catenin以及P53信号通路,针对上述靶点筛选是开发新的治疗药物的有效途径。免疫系统的异常与淋巴瘤的发病和临床特点相关。白介素10(IL10)是一种公认的参与炎症和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IL10可来自于多种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也可来自肿瘤细胞的自分泌。Gupta及其研究团队以及来自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均证实了细胞因子和JAK2/STAT3信号通路在维持DLBCL细胞株增殖中的作用,IL10可以激活DLBCL细胞中JAK2/STAT3通路,抑制肿瘤细胞自分泌IL10可以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为DLBCL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中药古方剂是中药新药以及中成药研发的重要方剂来源,特别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作为中药方剂的杰出代表,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医药灿烂文明的深厚积淀,经历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其疗效及安全性确切。应用传统验之有效的经方治疗临床疑难危重疾病、减少并发症,节约医疗资源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2020年版中药新药注册分类3.2类:其他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包括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加减化裁的中药复方制剂,明确将中药经典方的加减化裁作为挖掘经典方的一个重要方式。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全方四味药皆为苦寒之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尤其对湿热症型有良好的疗效。以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为主药,配合黄连、黄柏苦寒燥湿,清热解毒,秦皮清热涩肠止热痢。主要用于大肠热毒伤于血份的湿热痢。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皆入大肠经,四药合用,能清解大肠之毒、燥湿厚肠;秦皮兼有收涩之力擅治便血、下利赤白黏冻等,佐以黄柏、黄连,加强清热燥湿之力,且黄柏归肾、膀胱二经,能疏通下焦,导邪外出。四药并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白头翁汤临床主治热痢下重,腹痛,大便脓血,肛门灼热,多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等,属于湿热盛者。目前未见有白头翁汤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25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