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201838.3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3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哲利;周兆禧;林兴娥;林妃;明建鸿;毛海涛;高宏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 |
主分类号: | A01G2/30 | 分类号: | A01G2/30;A01G2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吴波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龙果 嫁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属于植物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本发明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除砧木上的原生嫩芽,将摘取的待嫁接嫩芽作接穗,嫁接到砧木原生嫩芽部位,固定完成嫁接。本发明以火龙果的嫩芽作为接穗,此嫁接方法技术难度低,对母株无损伤,且嫁接亲和力强,通过此方法嫁接后火龙果嫁接苗平均成活率高于90%,嫁接苗长势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龙果无性繁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火龙果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或蛇鞭柱属的热带植物,其果实呈卵圆形,富含天然红色素和花色苷,营养丰富,包括钙、钾、镁、磷、铁、锰、锌、铜等多种矿物质元素,它的花和枝条中还能提取出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的繁殖技术有扦插、嫁接和离体培养技术。
当前,火龙果的嫁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平接法:用刀在砧木上端适当位置作横切,切平接穗基部,砧木与接穗的切口要互相吻合,接穗对准形成层粘在一起,然后用棉线捆或用牙签固定;舌接法:在砧木顶部纵切一较浅的裂缝,将接穗末端削成楔状,立即插入砧木裂缝中,并加以固定,再套塑料袋以保持空气湿度;楔接法:在砧木顶端横切一刀,然后在横切过的中心部位再纵切一裂缝,然后将接穗末端削成楔状,削好后即插入砧木裂缝中,并使砧木与接穗的维管束尽量吻合;靠接法:将一定长度的接穗一边的棱削平,并将砧木一边的棱去掉,两者长度相适应,然后将削好的接穗紧靠砧木,并固定好。
可见,现有的火龙果嫁接方法需要一定的嫁接经验,多使用刀具等危险工具,操作环节多、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嫁接时嫁接切面较大,接口较明显,容易造成商品苗形态不一致,植株伤口较难愈合,伤口感染导致溃疡等,还可能会扩大伤口,导致植株死亡。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以火龙果的嫩芽作为接穗,此嫁接方法技术难度低,对母株无损伤,且嫁接亲和力强,通过此方法嫁接后嫁接苗平均成活率高于90%,嫁接苗长势快,具有操作简单易懂,实用性强等优点,方便各类无嫁接基础的人员进行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除砧木上的原生嫩芽,将摘取的待嫁接嫩芽作接穗,嫁接到砧木原生嫩芽部位,固定完成嫁接。
优选的是,所述嫁接时期为火龙果嫩芽长至3-5cm时。
优选的是,所述摘除砧木原生嫩芽与摘取待嫁接嫩芽的方法为:将嫩芽按生长方向缓慢提起并旋转,使嫩芽肉质茎与母株组织分离,使嫩芽木质髓或部分木质髓保留在母株上。
优选的是,所述嫁接操作为:将待嫁接中空嫩芽对准砧木原生嫩芽木质髓位置插入,直至与砧木原生嫩芽刺座重合。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方式为:用皮筋或胶带将嫁接后的嫩芽与砧木母枝进行固定。
更优选的是,所述固定后,在嫁接部位涂抹保湿材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具体为一种火龙果幼芽自然嫁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平接、舌接、楔接、靠接等方法,操作简单,在幼芽生长部位进行嫁接,对母株无损伤,且火龙果幼芽分生组织活力强,嫁接亲和力强,通过此方法嫁接后嫁接苗平均成活率高于90%,嫁接苗长势快,实用性强,方便各类无嫁接基础的人员进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火龙果幼芽嫁接示意图;
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母株→摘除母株原生嫩芽,并保留原生嫩芽木质髓→嫁接中空新嫩芽→火龙果嫁接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龙果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摘除砧木上的原生嫩芽,将摘取的待嫁接嫩芽作接穗,嫁接到砧木原生嫩芽部位,固定完成嫁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18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LCL型并网逆变器抗浪涌能力的拓扑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火灾自救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