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选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200620.6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5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丽;张桂征;闭立辉;吴平;陆俣伽;韦博尤;黄文功;刘艳伟;黄胜;陶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许文宗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殊 用途 家蚕 地方 品种 资源 方法 | ||
1.一种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选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分组:在瑶蚕生长区域,以户为单位,采集家蚕活体资源并分组编号;
脱毒饲养:从所述家蚕活体资源中获得蚕卵并分组饲养至产卵,对产卵结束后的母蛾进行微粒子病检疫,仅保留无微粒子病病原的母蛾所产的蚕卵;在所保留的蚕卵基础上进一步催青至孵化得到蚁蚕,对孵化后的卵壳进行微粒子病检疫,仅保留卵壳中没有带微粒子病病原的蚁蚕;
纯化饲养:对所得蚁蚕进行纯化饲养,获取三眠蚕,继续饲养至结茧,淘汰白色蚕茧,而保留黄色蚕茧继续饲养至产卵而获得蚕卵,蚕卵留种进行继代;
继代饲养:以户为单位,将留种进行继代的蚕卵进行混合饲养,饲养过程中淘汰具有四眠性状、蚕体色单一或者出现白色蚕茧所对应的户所有的蚕,保留下来的蚕蛹制种即得到纯种瑶蚕;
脱毒饲养具体包括:
S1、从所述家蚕活体资源中获得蚕卵并根据编号分成大组,分组饲养至化蛾;
S2、将各个大组的母蛾按照一只母蛾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并产卵,得到多个小组的蚕卵;
S3、对产卵结束后的母蛾进行微粒子病检疫,仅保留无微粒子病病原的母蛾所在小组的蚕卵;
S4、对所保留的小组的蚕卵进一步催青至孵化得到蚁蚕,对孵化后的卵壳进行微粒子病检疫;当一个卵壳带有微粒子病病原,则淘汰该卵壳对应的蚁蚕所在的小组的所有蚁蚕,仅保留同一小组的卵壳中均没有带微粒子病病原的蚁蚕;
脱毒饲养在蚕窝中进行,其中蚕窝的规格为:
长宽高分别是80厘米、60厘米和3厘米,且1个所述蚕窝共有20个格子,每个格子的规格为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5厘米和3厘米;
饲养还包括:
将桑叶切成1厘米的条状,在蚕窝的底部铺设薄膜,将切好的桑叶和一龄蚕放入蚕窝中并以薄膜覆盖,其中一个蚕窝格子放入20头一龄蚕,一天喂食三次;至眠蚕时1个蚕窝格子撒10~20克石灰;饲养过程中不除沙;
将桑叶切成边长3~4厘米的三角状,在蚕窝的底部铺设薄膜,将切好的桑叶和二龄蚕放入蚕窝中并以薄膜覆盖,其中一个蚕窝格子放入5头一龄蚕;一天喂食三次,每喂食两次后将二龄蚕及带有二龄蚕的桑叶一起转移至新的洁净的格子中继续饲养;至眠蚕时1个蚕窝格子撒10~20克石灰;
将桑叶切成两半,将切好的桑叶和三龄蚕放入蚕窝中,其中一个蚕窝格子放入2头三龄蚕,一天喂食三次;
将切成两半的桑叶或整片桑叶和四龄蚕一起放入蚕窝中,其中一个蚕窝格子放入1头四龄蚕、且相邻的四龄蚕之间间隔至少一个格子;一天喂食三次,每次喂食前将四龄蚕及带四龄蚕的桑叶转移至新的洁净的格子中继续饲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选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蚕活体资源包括:蚕、蚕茧、蚕蛹和蚕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选纯方法,其特征在于,纯化饲养具体包括:
将所得蚁蚕以户为单位分开进行纯化饲养,饲养过程中观察出现具有四眠性状的蚕,则直接淘汰该蚕所在的户所有的蚕;余下的蚕继续饲养至结茧,若出现白色蚕茧则淘汰白色蚕茧所对应的户所有的蚕,剩下的蚕继续饲养至产卵而获得蚕卵,对产卵结束后的母蛾进行微粒子病检疫,仅保留无微粒子病病原的母蛾所产的蚕卵留种进行继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选纯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的条件为:
催青期:温度为25℃、相对湿度大于80%;
蚕期: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殊用途家蚕地方品种瑶蚕资源的选纯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包括:
一龄蚕以切成1厘米的条状的桑叶喂食;
二龄蚕以切成边长3~4厘米的三角状的桑叶进行喂食;
三龄蚕和四龄蚕以切成两半的桑叶进行喂食;
其中,饲养过程中一天喂食三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2006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