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费托合成车间定连排水及常排凝液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9743.2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3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玲燕;牛小强;王进昌;张一波;曹晋斌;李成凤;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1/02 | 分类号: | F22D11/02;F22B37/54;F22B37/22;F22B37/78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冷锦超;陈亮 |
地址: | 046103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车间 排水 常排凝液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费托合成车间定连排水及常排凝液回收方法,属于费托合成技术领域,将0.5MPa蒸汽伴热回水经疏水阀后引至排污冷却器的进口将A/B/C组、仪表伴热效果差导致的常排水汇总后配管至上下汽包连排水管线中并接入排污冷却器的管线进口上,将D1124泵移至定排扩容器的出口处并进行安装固定,连接定排扩容器的出口至D1124泵的进口,该费托合成车间定连排水及常排凝液回收方法,通过将上下汽包定连排水、0.5MPa蒸汽伴热回水、A/B/C组、仪表伴热效果差导致的常排水一并汇入排污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定排缓冲罐再通过泵将冷却凝液送至化学水,冷凝液降温的同时实现冷凝液连续外送,实现常排冷凝水就地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费托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费托合成车间定连排水及常排凝液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费托合成车间780#汽包作为换热设备,需进行排污去除汽包内部积杂,排污分为定期排污与连续排污。连续排污位于上下汽包中部位置,流量各2t/h,定期排污位于上下汽包底部,每班上汽包定排一次,下汽包定排两次,流量1t/次,每天上下汽包定连排量达105t左右,定连排水经排污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定排缓冲罐排至雨水系统。
现有技术中,很难对定连排水以及冷却凝液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费托合成车间定连排水及常排凝液回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费托合成车间定连排水及常排凝液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联系调度,协调暂停0.5MPa蒸汽伴热回水至化学水的直接管线外送排出;
S2、关闭0.5MPa蒸汽伴热回水至化学水的管线阀门,对该管线进行隔离泄压,排净管线内冷凝水;
S3、0.5MPa蒸汽伴热回水经疏水阀后引至排污冷却器的进口;
S4、将A/B/C组、仪表伴热效果差导致的常排水汇总后配管至上下汽包连排水管线中并接入排污冷却器的管线进口上;
S5、将D1124泵移至定排扩容器的出口处并进行安装固定,连接定排扩容器的出口至D1124泵的进口;
S6、在定排扩容器上增加浮球液位计;
S7、在D1124泵出口增加调节阀组配管至102#管桥聚结器一侧上方的化学水管线处,外送至化学水;
S8、根据D1124泵运行情况,定期维护保养实时检修;
S9、管线焊口、法兰接口存在泄露风险,安排人员定期巡检,防止发生跑冒滴漏。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3中,所述0.5MPa蒸汽伴热回水进排污冷却器的进口管线为利用现有技术中原有的阿姆斯壮泵出口至化学水管桥102#。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排污冷却器的换热面积为25.7m2,管壳程设计温度为200℃,蒸汽伴热回水经排污冷却器冷却后水温80-100℃,流量10t/h。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0.5MPa蒸汽伴热回水至化学水的管线上安装一个新增阀门,所述新增阀门用于截断0.5MPa蒸汽伴热回水排至化学水管线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5中,所述D1124泵的扬程为59m、电机功率为5.5KW、流量为16m3/h、转数为2900r/min,所述D1124泵的材质为Q235B,容积为15.1m3,设计压力为0.33MPa,设计温度为270℃,操作压力为0.15MPa,操作温度为25-230℃。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S6中,将连排扩容器处远程液位计信号线引至定排扩容器新增的浮球液位计处,实现定排扩容器液位远程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