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99172.2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0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武;汪必琛;黎席廷;王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6;C22C30/02;C22C33/04;C21D1/18;C21D1/26;C21D1/7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e mn al ni cu 弹性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其特征在于,包括原子百分比为25~40%的Mn、10~20%的Al,1~15%的Ni,1~10%的Cu,其余为Fe;
所述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选取纯金属原料金属铁、金属锰、金属铝、金属镍、金属铜,按照原子百分比含量为25~40%的Mn、10~20%的Al,1~15%的Ni,1~10%的Cu,其余为Fe进行配料,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中充分熔炼混合得到铸件;
(2)将步骤(1)得到的铸件加热到900~1300℃保温1~24h来使铸件均匀化,然后进行变形得到所需试样合金;
(3)视需求选择定向退火工艺和/或循环热处理工艺调控晶粒尺寸,所述定向退火工艺和循环热处理工艺的温度在γ相析出温度以上;
所述的定向退火工艺过程为对试样合金进行区域加热,加热温度在600-1300℃之间,加热区域宽度为1~100mm,同时控制加热区域温度并设计温度梯度为1~500℃/mm的温度场,使FeMnAlNi形状记忆合金以0.1~500μm/s的速率穿过温度场;
所述循环热处理过程为将试样合金加热至1100~1300℃,保温时间0~600min,升温速率为0.1~500℃/min,再将试样合金冷却至1200℃以下,保温时间0~300min,降温速率为0.1~500℃/min,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
(4)完成晶粒尺寸调控后,对试样合金在1100~1300℃进行淬火处理;
(5)淬火处理后对试样合金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温度为100~500℃,时效时间在0.1~60h,最后得到单晶或柱状晶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Cu含量为3-8%。
3.一种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纯金属原料金属铁、金属锰、金属铝、金属镍、金属铜,按照原子百分比含量为25~40%的Mn、10~20%的Al,1~15%的Ni,1~10%的Cu,其余为Fe进行配料,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中充分熔炼混合得到铸件;
(2)将步骤(1)得到的铸件加热到900~1300℃保温1~24h来使铸件均匀化,然后进行变形得到所需试样合金;
(3)视需求选择定向退火工艺和/或循环热处理工艺调控晶粒尺寸,所述定向退火工艺和循环热处理工艺的温度在γ相析出温度以上;
所述的定向退火工艺过程为对试样合金进行区域加热,加热温度在600-1300℃之间,加热区域宽度为1~100mm,同时控制加热区域温度并设计温度梯度为1~500℃/mm的温度场,使FeMnAlNi形状记忆合金以0.1~500μm/s的速率穿过温度场;
所述循环热处理过程为将试样合金加热至1100~1300℃,保温时间0~600min,升温速率为0.1~500℃/min,再将试样合金冷却至1200℃以下,保温时间0~300min,降温速率为0.1~500℃/min,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
(4)完成晶粒尺寸调控后,对试样合金在1100~1300℃进行淬火处理;
(5)淬火处理后对试样合金进行时效处理,时效处理的温度为100~500℃,时效时间在0.1~60h,最后得到单晶或柱状晶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含量为3-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Fe-Mn-Al-Ni-Cu超弹性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时效处理的温度为200-500℃,时效时间在3-48h,之后对试样合金水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1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