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PTFE纤维及具有该纤维的针刺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9017.0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俊;梁燕;杨东;周冠辰;严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48 | 分类号: | D01F6/48;D01F1/09;D06M15/256;D01D5/08;D04H1/4318;D04H1/46;D06M101/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朱文振 |
地址: | 236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ptfe 纤维 具有 针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静电聚四氟乙烯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10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2‑10份纳米二氧化锡及、2‑10份石墨烯纳米带、10‑20份航空煤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从PTFE纤维的制备出发,通过改变原料,从根本上降低PTFE纤维的静电作用,从而无需生产前的抗静电处理,节省人力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纤维领域,具体为一种抗静电PTFE纤维及具有该纤维的针刺毡。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PTFE)具有一系列优良的使用性能,如耐高温、耐腐蚀性能,但将聚四氟乙烯制成纤维时,易产生静电,不仅会使纤维缠结在一起使其开松不充分,进而使得制成的纯毡滤料克重不均匀,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使车间存在火灾、爆炸等隐患。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多种机械运动产生的摩擦,使得PTFE纤维自带很强的静电作用,不经过任何处理,PTFE纤维在梳理过程中,会出现绕辊、混合不均匀和梳理不充分产生棉结等不良影响;目前工业生产中针对聚四氟乙烯易产生静电这一特性,需要在生产前对PTFE纤维进行抗静电处理,首先要保证车间的温度和湿度,降低PTFE纤维的静电作用,同时在梳理前,要对PTFE纤维进行抗静电剂处理,在PTFE纤维表面喷洒大量的抗静电剂,再静置干燥,使得在PTFE表面形成防静电膜,才能进行工业化生产;这种在生产过程中添加助剂进行处理的方法,不但要保证车间温度和湿度,同时喷洒抗静电剂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过高。
现有技术中,尚无从PTFE纤维制备过程出发,从原料上降低和避免PTFE纤维静电作用的工艺;如公布号为CN111691041 A的对比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抗静电专用PTFE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PTFE纱线制备:PTFE原料在高温熔喷成丝,制成PTFE圆丝;将两根PTFE圆丝并呈初股,再由多个初股并呈PTFE纱线;将PTFE纱线拉伸在防退捻装置中捻线并成卷筒;S2、金属纱线制备:不锈钢纤维与棉纤维捻合制成金属纱线并成卷筒;S3、抗静电专用PTFE基布制备,多个卷筒上PTFE纱线和金属纱线经引出后,按径向比例条卷绕到滚筒上;卷筒上PTFE纱线、金属纱线按纬向比例与滚筒上的纱线经织布机织造,制备抗静电专用PTFE基布;所述抗静电专用PTFE基布纬向强力>1200N/5cm,经纬线均为平纹结构;该工艺是熔融纺丝法,是在PTFE纤维做出来以后,加入金属纱线按比例混纺制得抗静电专用PTFE基布;该对比文件本质上并没有改变PTFE纤维的抗静电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静电作用的PTFE纤维。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抗静电聚四氟乙烯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80-10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2-10份纳米二氧化锡及、2-10份石墨烯纳米带、10-20份航空煤油。
有益效果:本发明从PTFE纤维的制备出发,通过改变原料,从根本上降低PTFE纤维的静电作用,从而无需生产前的抗静电处理,节省人力和成本;纳米二氧化锡是一种优秀的透明导电材料,可以提高PTFE纤维的导电性和稳定性;石墨烯纳米带是由单层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可以提高PTFE纤维的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抗静电聚四氟乙烯混合料
将聚四氟乙烯微粉,纳米二氧化锡及石墨烯纳米带先在筛网机上过筛,过筛好后与航空煤油混合,在混料架上先正转再反转,得到抗静电聚四氟乙烯混合料;
(2)制备抗静电聚四氟乙烯坯膜
将抗静电聚四氟乙烯混合料放入烘房内熟化,熟化后将物料放入双螺杆挤压机料斗中,经过熔融加热挤出后,得到坯条,将坯条置于保温水箱中保温,坯条再经过压延机,将坯条压成薄膜状,得到抗静电聚四氟乙烯坯膜;
(3)制备抗静电聚四氟乙烯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90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脊柱的术后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深海石油污水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