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13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98083.6 | 申请日: | 2021-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9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何艳霞;张永芝;张维瑞;袁王俊;马园园;李永;刘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47/34;A01N37/34;A01N43/653;A01N47/24;A01N43/54;A01N37/50;A01N43/16;A01N63/22;A01P3/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崔瑞迎 |
| 地址: | 47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翘 茎腐病 病原菌 fs13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13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FS13,其保藏日期为2021年05月27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621,该菌株分类命名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本发明获得的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I3是引起连翘茎腐病的病原菌之一,甲基硫菌灵杀菌剂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13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为木犀科落叶灌木,其果实入药,称为连翘。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功,有疮家圣药之喻。作为我国常用的40种大宗药材品种之一,连翘在“非典”、“禽流感”和“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发布的治疗新冠肺炎方案中,十大推荐的中成药有四种都含连翘,其中莲花清瘟胶囊居于第二位,在临床上治疗早期风热侵肺,因此,连翘的栽培和栽培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对于连翘的栽培,控制其病害是重要的栽培管理手段之一。
连翘以野生为主,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卢氏县、灵宝县和陵川县政府等大力推广连翘种植。随着人工种植的开展,植株腐烂病害问题日渐显露,而目前缺乏对其病原菌的准确鉴定及防治的相关研究,引起腐烂病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微生物。
腐烂病是木本植物枝干主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主枝、主干等部位树皮腐烂,严重者导致植株死亡。引起腐烂病的病原菌种类很多,不同植物腐烂病的病原菌也不同。已报道的腐烂病病原真菌包括腐皮壳属(Valsa),盾囊霉属(Coniothyrium),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等。目前,对于棉花、玉米等植物的茎腐病致病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迄今为止,有关连翘茎腐病的研究甚少,其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13及其应用,该菌株是引起连翘茎腐病的病原菌之一,甲基硫菌灵杀菌剂对该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13,所述菌株FS13的保藏日期为2021年05月27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621,该菌株分类命名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连翘茎腐病病原菌FS13的培养方法,利用真菌培养基进行培养。
进一步地,所述的真菌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或者OMA培养基。
进一步地,所述PDA培养基用于观察菌落和菌丝形态。
进一步地,所述OMA培养基用于诱导产孢子。
进一步地,所述病原菌的培养条件为26±1℃恒温培养。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病原菌FS13在腐烂病防治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腐烂病由连翘茎腐病病原菌引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分离获得一种连翘茎腐病病原菌,该菌株能够被某些杀菌剂有效抑制,实验筛选发现,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嘧菌环胺都有明显的效果,单独用药时,抑制效果最好的是甲基硫菌灵和苯醚甲环唑,抑制效率均能达到100%,本发明研究表明使用复配药剂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组合,或者苯醚甲环唑+百菌清组合可以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对研究腐烂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2.本发明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科赫式法则完成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其病原菌种类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药剂,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连翘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8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