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5015.4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9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健;杨君;张竹林;周学升;海振洋;牟思凯;杜若飞;费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G11/56 | 分类号: | B60G11/56;B62D49/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250357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转向 离心力 对抗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包括转向感应开关,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离心力感应开关,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有喷气结构;喷气结构包括蓄气罐,蓄气罐连通有喷气阀,喷气阀位于车身两侧且竖直向上,车身两侧设置有扩散气道,喷气阀位于扩散气道的底部;喷气阀电连接离心力感应开关;转向感应开关控制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路通电。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在车身倾斜角度过大时,产生一个爆发的喷气反推力抵抗离心力并矫正车身姿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现,小巧环保的电动车越来越多。但是电动车由于车身窄,在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也容易发生向外的侧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使电动车在转弯时避免发生侧翻的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包括转向感应开关,所述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离心力感应开关,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有喷气结构;
所述喷气结构包括蓄气罐,所述蓄气罐连通有喷气阀,所述喷气阀位于车身两侧且竖直向上,所述车身两侧设置有扩散气道,所述喷气阀位于所述扩散气道的底部;
所述喷气阀电连接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
所述转向感应开关控制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路通电。
进一步的,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包括与所述车身轴线垂直的固定的圆盘,所述圆盘中心连接有与所述车身轴线同向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有绕其轴心旋转的摆锤,所述摆锤一端设置有重锤;
所述圆盘上端连接有左侧连接有左旋钮结构,右侧连接有右旋钮结构,所述圆盘设置有弧形通孔,所述左旋钮结构和右旋钮结构设置有穿过所述弧形通孔进入所述摆锤上端轨迹的拨杆;
所述车身左右各设置有所述蓄气罐,所述蓄气罐各自连通车身同侧的喷气阀;
所述左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左侧的所述蓄气罐的所述喷气阀,所述右旋钮结构电连接所述车身右侧的所述蓄气罐的所述喷气阀,所述喷气阀通电则打开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喷气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身底部的抗喷气冲击架,所述抗喷气冲击架两端分别位于车身左右两侧,所述抗喷气冲击架上侧与所述车身底部契合,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封堵所述扩散气道的底部;
所述扩散气道自下往上,宽度逐渐扩大;
所述喷气阀安装于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所述扩散气道的底部设置有橡胶防震衬件,所述喷气阀外壁设置有法向凸出的环形盘,所述环形盘与所述抗喷气冲击架的端部之间为所述橡胶防震衬件;
所述蓄气罐与所述喷气阀之间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径直径大于所述喷气阀内径,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蓄气罐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感应开关电连接有重心调整结构;
所述车身与车桥之间设置有所述重心调整结构,所述重心调整结构包括分别与所述车身底部左右连接的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下侧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车桥;
所述车身与所述减震气囊连接处设置有垂线向上偏向所述车身中心的斜面,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与所述斜面平行;
所述减震气囊设置有排气阀,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所述排气阀,所述排气阀通电则打开气道;
所述减震气囊设置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离心力感应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通电则关闭气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5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