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4982.9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1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代超;夏云龙;叶翔;廖蔚峰;毛宇;王燕玲;王彬彬;曾锡安;孙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C10B49/04;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赵爱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渣无氧热解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油墨渣预处理系统、无氧热解系统、蒸汽发生系统、烟气处理系统和烟气排放系统,其中:
所述油墨渣预处理系统,用于对待处理的油墨渣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油墨渣;
所述无氧热解系统,用于对所述预处理后的油墨渣采用预设低压高温过热蒸汽以逆流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热解处理;
所述蒸汽发生系统,用于产生低压饱和蒸汽并经高温烟气过热后,得到低压高温过热蒸汽提供给所述无氧热解系统;
所述烟气处理系统,用于对来自所述蒸汽发生系统的高温烟气进行处理;
所述烟气排放系统,用于将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烟气进行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渣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油墨渣破碎机、螺旋输送机、烘干机、皮带秤,其中:
所述油墨渣破碎机的出口连接至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所述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所述烘干机的物料进口相连接,所述烘干机的物料出口与所述皮带秤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皮带秤的出口与所述无氧热解系统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的蒸汽入口及乏汽出口分别与所述蒸汽发生系统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氧热解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螺旋进料机、预热器、热解反应器和旋风分离器;其中:
所述螺旋进料机的入口与所述皮带秤的出口相连,所述螺旋进料机的出口与所述预热器的物料进口相连通,所述预热器的物料出口与所述热解反应器的物料进口相连通,所述预热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口相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气相出口与所述蒸汽发生系统相连接;所述热解反应器的气相进口与所述蒸汽发生系统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器与所述热解反应器中心内置有一根螺旋件;所述预热器的物料出口与所述热解反应器的物料进口的连接管道用作所述热解反应器的气相出口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系统包括:直燃室、过热器、蒸汽锅炉,其中:
所述直燃室的一气相入口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气相出口相连,所述烘干机的乏汽出口与所述直燃室的另一个气相入口相连接;所述直燃室的烟气出口与所述过热器的烟气入口相连,所述过热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蒸汽锅炉的烟气入口相连接;所述蒸汽锅炉的烟气出口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相连接;所述直燃室所属的燃烧系统包括燃料进料系统、燃烧空气和助燃空气系统;所述蒸汽锅炉的锅炉水进口与锅炉水制备系统相连接;所述蒸汽锅炉的蒸汽出口的一路与所述过热器的蒸汽入口相连,另一路与所述烘干机的蒸汽入口相连通;所述过热器的蒸汽出口与所述热解反应器的气相进口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烟气再热器、半干式脱酸塔、袋式除尘器、文丘里降温器和洗涤塔,其中:
所述烟气再热器的一侧烟气入口与所述蒸汽锅炉的烟气出口相连接,所述烟气再热器的一侧烟气出口与所述半干式脱酸塔的烟气入口相连,所述半干式脱酸塔的烟气出口与所述袋式除尘器的烟气进口相连;所述袋式除尘器的烟气出口与所述文丘里降温器的烟气入口相连接,所述文丘里降温器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洗涤塔的下部入口相连接;所述洗涤塔的顶部烟气出口与所述烟气再热器另一侧烟气入口相连,所述烟气再热器另一侧烟气出口与所述烟气排放系统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墨渣无氧热解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排放系统包括:烟气引风机与烟囱;所述烟气引风机的入口与所述烟气再热器另一侧烟气出口相连,所述烟气引风机的出口与所述烟囱入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捷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49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和制热自动循环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辆转向离心力对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