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科透镜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92593.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6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P·桑坦;N·M·塔乐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昔格耐阿莫立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10 | 分类号: | G02C7/10;G02B1/10;G02B1/11;G02B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王颖;江磊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科 透镜 | ||
提供了一种用于眼科透镜的薄膜涂层,其包含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的交替层。该涂层使光的透射衰减并且具有包括如下特征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即在约320nm至约420nm范围内有至少约90%的反射率,在约440nm有约45%的反射率,在约460nm有约5%或更小的反射率,其中光谱反射率曲线在420nm至460nm之间单调递减或严格递减。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眼科透镜系统,并且特别涉及使高能可见光的透射衰减的眼科透镜。
只有一小部分电磁波谱是人眼所关心的。这部分波谱位于约100nm至约700nm的波长范围内,并且可以分成几个分立组-紫外(UV)光,高能可见光(HEV)光和低能量可见光。紫外光在约100nm至约400nm的波长范围内,并且细分为3个区域--UVC(100nm至280nm),UVB(280nm至320nm)和UVA(320nm至400nm)。HEV光在约400nm到约500nm的波长范围内,并且通常对应于可见光谱的蓝色(或蓝紫色)区域。对人眼而言最后的区域是低能可见光,其波长范围从约500nm至约700nm。
众所周知,紫外光对眼睛有害。UVC被臭氧层完全阻挡,臭氧层也阻挡了大部分的UVB。因此,大约95%的太阳紫外光由UVA组成。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指出,400nm至500nm的HEV光会对眼睛,尤其是视网膜造成伤害。尽管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阻挡了UVB和大部分UVA,但几乎所有的HEV光都可以穿透晶状体并影响眼睛后部的视网膜。
HEV光以多种方式影响眼睛。HEV光已经涉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这是老年人进行性失明的主要原因。AMD的原因之一似乎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损伤,该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位于视网膜中负责视觉的光感受体后面的一层光敏细胞。尽管AMD的确切病理尚未完全了解,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暴露于HEV光可能在破坏RPE细胞和AMD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HEV光也被认为会造成眼睛疲劳,并在某些条件下降低视敏度。与HEV光相关的短高能波长可能会导致蓝光闪烁,并且比较长的较低能量波长更容易产生眩光。结果,长时间暴露于HEV光(例如来自计算机屏幕和节能照明的HEV光)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头痛,身体和精神疲劳。另外,通过眼睛晶状体的光的轴向(纵向)色差可以产生“蓝光模糊”。图1示出通过眼睛2的晶状体3的不同波长4,5,6的光。不同的波长被不同地折射并聚焦在离晶状体不同的距离处。蓝光比其他波长折射得更多,导致蓝光的焦点7在视网膜8的前方而不在视网膜8上。这种效应可以观察到明亮光线(例如阳光和白雪)中物体周围的蓝雾,并且在蓝光强烈反射的雾状条件下也是如此。此外,荧光灯和LED照明(例如汽车前照灯)具有明显的HEV光输出,可以类似地导致视敏度损失,特别是在夜间驾驶时。因此,来自计算机显示器和其他电子设备、现代照明和其他源的蓝光日益普及,使得HEV光的管理日益重要。
尽管存在与HEV光相关的问题,但约460nm至约500nm之间的可见光是人类昼夜节律响应的调节剂。因此,希望减少对HEV光的暴露,尤其是减少眼睛疲劳和蓝光模糊,同时不明显影响从约460nm至约500nm范围内的光的透射,从而不会抑制昼夜节律的自然功能。
公开了一种用于眼科透镜的薄膜涂层,其包括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的交替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薄膜涂层使光的透射衰减并且具有光谱反射率曲线,所述光谱反射率曲线包括在约320nm至约420nm范围内的至少约90%的反射率,在约440nm的约45%至约55%之间的反射率,和在约460nm至约700nm的范围内约20%或更小的反射率,其中光谱反射率曲线在约420nm至约460nm之间单调递减。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薄膜涂层被施加到光学透镜的前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昔格耐阿莫立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昔格耐阿莫立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25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