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91324.4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4 | 分类号: | B66B1/14;B66B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升降梯 运行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时间同步器、主处理器单元、检测运行数据的传感系统、处理运行数据的第一协处理器、储存模型数据的储存单元和处理模型数据的第二协处理器;所述第一协处理器连接各所述传感系统;所述第二协处理器连接所述储存单元;所述主处理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协处理器;所述时间同步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协处理器、所述第二协处理器和所述主处理器单元;
所述传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站点和检测升降梯运行距离的检测装置;所述数据采集站点沿升降梯移动方向设置在楼层间;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曳引轮上;
所述数据采集站点包括沿升降梯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楼层间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和所述第四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处理器单元包括第一接收端、第二接收端、信号输出端、第一时间同步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一协处理器;所述第二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二协处理器;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升降梯运动部件;所述第一时间同步端连接所述时间同步器;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升降梯按键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协处理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第二时间同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传感系统;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端;所述第二时间同步端连接所述时间同步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协处理器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第三时间同步端和数据读取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储存单元;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三时间同步端连接所述时间同步器;所述数据读取端连接输入设备。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时,新型的智能升降梯的运行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数据建模;数据建模步骤中包括五个过程:
井道建模过程;输入井道长度数据、输入井道宽度数据和输入井道高度数据;
楼层建模过程;输入各楼层高度数据和输入各楼层位于井道位置数据;
传感器建模过程;输入第一传感器位于楼层位置数据、输入第二传感器位于楼层位置数据、输入第三传感器位于楼层位置数据和输入第四传感器位于楼层位置数据;
计算传感器模型数据过程;计算所述第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之间距离L1;计算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之间距离L2;计算所述第一传感器与相邻楼层所述第四传感器之间距离L3;计算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三传感器之间距离L4;计算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第四传感器之间距离L5;
储存数据过程;输入设备将井道模型数据、楼层模型数据和传感器模型数据输入第二协处理器内;所述第二协处理器将井道模型数、楼层模型数据和传感器模型数据压缩后存入储存单元;
步骤b:信息准备;信息计算步骤包括两个过程;
信息调取过程;升降梯按键设备将楼层信息通过信号输入端输入主处理器单元;所述主处理器单元将楼层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协处理器;所述第二协处理器调取井道模型数据、楼层模型数据和传感器模型数据;
信息标记过程;标记升降梯当前层数F1;标记输入层数F2;
步骤c:信息计算;根据楼层信息计算楼层数据;
当升降梯上升时,信息计算步骤包括以下过程;
上升高度计算过程;(L1+L2+L3)* 上升运行楼层数F3=上升楼层高度H1;
当升降梯下降时,信息计算步骤包括以下过程;
下降高度计算过程;(L3+L4+L5)*下降运行楼层数F4=下降楼层高度H2;
步骤d:运行数据矫正;根据升降梯运行数据;
当升降梯上升时,升降梯当前层数的L1为提速距离;升降梯当前层数的L2为匀速距离;输入层数的L2为匀速距离;输入层数的L3为减速距离;上升楼层高度H1为匀速距离;
上升运行数据矫正步骤包括两个过程;
上升距离数据矫正过程;升降梯沿L1距离、L2距离、L3距离和H1距离内运行时,分别记录曳引轮圈数N1、N2、N3和N4;计算L1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6,L6= N1*{(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计算L2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7,L7= N2*{(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计算L3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8,L8= N3*{(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计算H1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9,L9= N4*{(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
上升时间数据矫正过程;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四传感器感应到升降梯时记录时间点;计算升降梯沿L1距离、L2距离、L3距离和H1距离内运行的时间;
当升降梯下降时,升降梯当前层数的L3为提速距离;升降梯当前层数的L4为匀速距离;输入层数的L4为匀速距离;输入层数的L5为减速距离;下降楼层高度H2为匀速距离;
下降运行数据矫正步骤包括两个过程;
下降距离数据矫正过程;升降梯沿L3距离、L4距离、L5距离和H2距离内运行时,分别记录曳引轮圈数N5、N6、N7和N8;计算L3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11,L11= N5*{(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计算L4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12,L12= N6*{(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计算L5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13,L13= N7*{(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计算H2距离内钢丝绳运行距离L14,L14= N8*{(曳引轮半径*2)+(钢丝绳半径*2)};
下降时间数据矫正过程;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四传感器感应到升降梯时记录时间点;计算升降梯沿L3距离、L4距离、L5距离和H2距离内运行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913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